展開選單

網站服務選單

登入

頁面路徑列表

子選單列表

青春一起讀

【青春一起讀】鄭宜農:潛藏在成長片段裡的孤獨,各式各樣,就像在培養皿滋長的菌物

  • 字級

 

(圖片提供:鄭宜農、有鹿文化)(圖片提供:鄭宜農、有鹿文化)


「青春一起讀」精選與青春族群相關的作品和作者,希望讓年輕讀者更親近閱讀。想知道作家最新創作動態?作家如何定義自己的作品?這次我們邀請到鄭宜農談最新作品──《孤獨培養皿》。接下來請看我們的訪問────



鄭宜農給青春世代的一句話──

願這本書能夠讓我們稍微不懼怕,甚至開始能喜歡孤獨一點點

孤獨培養皿

孤獨培養皿

關於這本書。在我書寫完開始自己反覆閱讀以後,那感覺就像是把一段故事截下來單獨研究,平行觀看可以把它當作一個時間單位、就著橫切面則能理解它的空間,再或者,如果有能力把它縮得很小很小,沾黏在透明的玻片上,由上而下就著顯微鏡觀看,在它被放到最大最大的瞬間,我們或許便能夠一覽它的色彩與結構。而今天決定把這一小片玻片送給你們,並不是因為它有多重要,只是覺得它自體增生的樣貌有些趣味,並且我也會有點好奇,大家各自的玻片底下又是帶著什麼的基因變異呢?

不過,其實書寫的過程就像身在1.5倍倒轉的公路電影之中,因為背對著人生移動,一路暈頭晃腦,不知道哪裡該算是起點,哪裡又能成為the end,就這樣惶惶然地過了不算短的一段時間。

這就是培養皿外與培養皿內,各自的風景。

至於我在書寫過程中處處擺藏著的,那些無處不在的「聲音」線索,對一個以製造聲響為本業的創作者而言,則應該可以算是一種浪漫的堅持與興味。這方面,如果有幸讓讀者們探找到,對我而言是會非常開心的。

 

 


 鄭宜農×新書自評

 

 

#孤獨 #靜默裡的聲響 #回憶 #山 #自我

 


鄭宜農×新書快問快答


 



(圖片提供:鄭宜農、有鹿文化)(圖片提供:鄭宜農、有鹿文化)



 Q.為什麼想取《孤獨培養皿》為書名?
鄭宜農:潛藏在成長片段裡的孤獨, 各式各樣,就像在培養皿滋長的菌物。 

Q.《孤獨培養皿》寫作的動機是?         
鄭宜農:承上,直至皿打開的瞬間,菌絲順著氣流飄起,然後我們彼此的菌絲在空中相遇。這對我來說是很浪漫的事情,而我原來一直只為浪漫而寫。 

Q.想要寫給的對象是? 
鄭宜農:發現自己對說不出口的、尚未解開的孤獨與困惑,還存有感觸的人們。


Q.如果可以將青春下定義,你認為青春是什麼?   
 
鄭宜農:必要的不完美。 


Q.創作是從無到有的過程,談談你的啟蒙以及你是怎麼突破的
? 
     
鄭宜農:啟蒙來自於從小養成的閱讀習慣,因為生長環境是除了書本之外沒有任何娛樂,位於山上的房子。在寧靜而封閉的環境裡,感知也會特別強烈,大概是這樣得以創作。
最需要突破的是與人、與世界的距離,我不知道我突破了沒有,大家看完書幫我解惑。


Q.你創作音樂,新書又攝影和文字創作,遊走在各種媒材中的你,你是怎麼看自己多重的創作者的身分 ? 會互相衝突嗎?
  
鄭宜農:其實不同領域的創作之間,都是相關連的,例如說寫歌跟寫書都會用到文字,而它們與拍照、演戲、寫劇本之間,都存在著把世間各式各樣的人類經驗拿來成為自己的一部分,這類觀看與吸收的課題。
其實除了時間分配以外不太會有什麼衝突,而時間分配都只是選擇而已。

 
Q. 成長背景曾帶你創作養份嗎?你是怎麼使用(或遺棄)這個部份?
鄭宜農:我應該是一個貪婪地吸收著每一分秒世界帶給我的資訊,延伸出相對應感受以後,必要把它們鑄造成新的美的東西,然後還回去的孩子。33年的光陰都還沒用完,未來還在持續發生,所以應該可以一直創作下去。
 

Q.這本書做到了哪些和自己以往作品不一樣的挑戰?      
鄭宜農:很努力地用文字描寫聲音和時間,這是我一直想做,但不確定能不能做到讓自己滿意的事。

 

 

 

 




  延伸閱讀
  
1.【青春一起讀】凌性傑:無法好好愛一個人,會不會是因為找不到一條抵達自己的路?
2.【青春一起讀】林予晞 :技術是通往自由的道路
3.【青春一起讀】明星煌:在輸得起的年紀全力奔跑!
4.【青春一起讀】追奇:真實,別無所求──關於《任性無為》

上下則文章

回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