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開選單

網站服務選單

登入

頁面路徑列表

子選單列表

博客來偵探社

【罪詭會客室06】你家那一顆看不見的未爆彈──馬提亞斯.艾德華森專訪

  • 字級

Photo by Gabriel Liljevo
M. T. Edvardsson, Photo by Gabriel Liljevall


當我們在眾人的注目下,聆聽著證婚人問道:「你是否願意‎她/他成為你的配偶,無論貧窮或富有、無論疾病或健康,都愛她、照顧她、尊重她、接納她,永遠對‎她/他忠貞不渝直至生命盡頭?」

我們與另一半含情脈脈地相視,回答了:「我願意!」從那一刻起,兩人都深知需要磨去許多過度自我的稜角,學習去體會對方的感受,開始共組那個新的小家庭。

只不過,當漫長的婚姻生活成為一種慣性後,我們逐漸忘卻了曾經的初心,在經歷養兒育女的煎熬過程中,情感也可能開始出現彈性疲乏。驀然回首,才意識到自己對枕邊人或子女並不瞭解。

一個近乎正常的家庭

一個近乎正常的家庭



一個會被撕裂的家庭,有時始於一個非常微小的破口,那個小小的洞孔或許從未被正視過,就算出現越來越多的洞孔,也一再被毫不相關的填充物粉飾起來。直到突如其來的一擊,所有的洞孔連成一道道裂痕,應聲碎裂成破片落入深淵。

在我居住的北美洲,目前仍處於疫情嚴峻時期,甚至有日趨嚴重的傾向。六、七個月以來,許多雙薪家庭仍是居家上班或因疫失業,最近也聽聞周遭好幾對夫妻檔吵得不可開交,還決定要在疫情舒緩之後,殺到律師事務所辦理離婚。據我所知,他們從未與另一半如此朝暮相處過,在這一場超過半年以上的瘟疫災難,日夜二十四小時四目相對的隔離期,才真正認清配偶或對方的父母。過往隱藏在底層微不足道的枝節,也如一顆未爆彈瞬間炸碎了美滿家庭的表象。

瑞典的驚悚懸疑小說《一個近乎正常的家庭》,就是架構在一個表面看起來再平常不過的三口之家,任職牧師的丈夫、從事刑事辯護律師的妻子,與一名剛從高中畢業的女兒。他們看似緊密的家庭關係,卻因為一起陌生中年男子的死亡事件,讓那個小家庭頓時陷入前所未有的危機。

在教友與街坊鄰居質疑的眼光下,原本隱藏於美滿表象下一道道毫不自覺的洞孔裂痕,也如斑駁不堪的荒蕪旱地浮上檯面。這一本小說緊緊扣住全球許多讀者的心,因為字裡行間所描述的每一起事件,都有可能發生在任何一個國家、任何一種文化的現代家庭中。



本期的「罪詭會客室」很榮幸為你訪問到這一本小說的作者,來自瑞典的驚悚懸疑作家──馬提亞斯.艾德華森先生!我在閱讀完《一個近乎正常的家庭》後,就馬上去Google艾德華森的生平資料,非常好奇能夠寫出如此細密微妙的家庭關係,與洞悉出青少年女孩們的口語或行為模式,這位作家到底具備了什麼樣的背景與經歷?


M. T. Edvardsson, Photo by Caroline Andersson

在許多篇介紹艾德華森,與美版《一個近乎正常的家庭》的英文簡介中才得知,他曾經在瑞典任職高中老師,並且已在歐洲出版過許多本青少年與兒童叢書。因此,對於網路世代的青少年族群,日常的慣用語與習性有著相當程度的觀察,才能在撰寫史黛菈的第一人稱視角時,以不同於其他兩個視角的語法,精準地勾勒出看似叛逆卻又欲言又止的少女心態。

我在訪談中詢問艾德華森,這一本小說繼多個歐洲語系的版本上市後,去年旋即於美國推出了同名小說的英文版,這一個月又在台灣發行了繁體中文版,正式打入亞洲市場,他是否有任何的期許與感想?

他認為這一本小說在歐洲與北美洲,都已取得非常亮眼的銷售佳績,但是非常好奇如此的題材來到亞洲之後,讀者們是否也能為之動容或激發共鳴。他的語氣,充滿著既期待又帶著點疑慮的心情。

我相信人類對家庭所抱持的成全與守全的心態,應該是沒有國界與族裔上的差異,許多以華人為主的國家與社會,在家庭觀念上又更趨於保守與緊實。因此,不難想像這一本以守護家庭為主軸的小說,肯定也會觸動許多亞洲讀者的內心。就連我在閱讀這一本小說時,腦中也不斷閃過自己年少時與家人的衝突或隔閡,那種「父母從來就不瞭解我」的叛逆記憶油然而生。

艾德華森曾經在其他媒體的專訪中,輕描淡寫地提過,這一本小說的主要靈感來自他擔憂年幼的女兒,在未來可能會遭遇到的一些問題,因此便將那些憂慮化為文字書寫成小說。我一向好奇每一位作家在撰寫一部作品前,背後那個令他們靈光乍現的緣起,因此詢問了他,是否能告訴台灣的讀者更多細節?他也大方地娓娓道來──

那是一個輾轉難眠的夜裡,他試著想入睡,腦子卻不斷胡思亂想著。艾德華森有兩名年紀還非常小的女兒,他常會擔憂她們再過幾年就要進入叛逆的青春期。或許,哪天他也像現在這樣躺在床上等待入眠,可是女兒們卻根本不在她們的房間睡覺,而是偷偷跑出去和朋友們上夜店或鬼混了!相信許多家長都有相同的恐懼,擔心兒女到底跑到哪裡去了?會混到多晚才回家?

然後,他開始幻想。假如在未來的某一個夜晚,已是青少年的女兒過了午夜才悄悄返家。他會直覺認定,女兒是不是遇上什麼麻煩才晚歸?他想像自己走了下樓查看,卻在洗衣間裡看到女兒清洗著一件染滿血跡的衣物。艾德華森思索著,那麼他會有什麼反應?

假如,他的女兒次日就被警察帶走了,還遭指控謀殺了一名男子,那麼他會如何去應對?或者為女兒辯解些什麼嗎?他不斷問自己,為了保護自己的女兒,他到底會奮戰到什麼程度……然後,這一本小說的點子就那麼靈光乍現!

光是聽到這些突發奇想的驚人橋段,並且是設身處地以人父的感受去發酵腦中的想像力,應該已引起許多讀者的好奇心了!艾德華森也以作者的原始發想,為我們解析小說中三個視角的家庭成員。

亞當,是一位在瑞典某小鎮服務的教會牧師,對他來說維持某種常態與規律的表象,是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環。誠如他們在街坊鄰居前所建立的形象,桑德家族是完美無垢的模範家庭!但是,當他的女兒史黛菈逐漸成年後,顯然並沒有成為他所期許的那種「循規蹈矩」的乖女孩,這也令亞當非常困擾。
不知從何時開始,原本父親對女兒的保護,也轉變為一種控制。

史黛菈,十八歲,是一名機靈又風趣的年輕女孩,她心直口快、想做就做的性格與父母截然不同,甚至完全不在乎別人異樣的眼光或想法。她的母親烏芮嘉是一位刑事辯護律師,對於自己忙於事業而疏忽家庭充滿內疚,但是也從未將心思放在與女兒的關係上。當史黛菈面臨謀殺罪的指控時,烏芮嘉除了充滿罪惡感也意識到,那或許是她彌補過往所有缺憾的一次機會……

我必須坦承,這是我首次在閱讀一本犯罪小說時,竟會眼眶濕潤甚至流了些眼淚。儘管這幾年來,因工作關係而閱讀過好幾百本犯罪推理或驚悚懸疑類的書稿,但是《一個近乎正常的家庭》的某些橋段,卻深深敲醒了我內心深處的某些記憶點,尤其是烏芮嘉視角的最後幾個章節。我實在很想知道,艾德華森是如何以男性作者的身分,去揣摩那一位傷心欲絕的年輕母親,在第一人稱敘事時細膩的女性思維與壓抑的情感。

他透露每當自己一進入寫作狀態時,就會搖身變成一名演技派演員,而且總是入戲非常深,也喜愛游移於筆下不同家世背景、人生經歷與目的動機的角色性格之間。他也坦率地表示,其實這個世界上男性與女性的差別,並不如我們所想像的那麼不同,甚至更傾向於這個世界上的各色人種,其實都有著許多情感上的共通之處。

上下則文章

主題推薦RELATED STORIES

  • 熬夜追《模仿犯》影集之前,讀宮部美幸

    改編自宮部美幸同名作品的台灣自製影集《模仿犯》即將在串流平台上線,演員也到了日本與作家面對面談本部作品的核心與演繹心得,在追劇之前一起讀宮部美幸多元的作品介紹與專訪!

    670 1

回文章列表

關閉

主題推薦

熬夜追《模仿犯》影集之前,讀宮部美幸

改編自宮部美幸同名作品的台灣自製影集《模仿犯》即將在串流平台上線,演員也到了日本與作家面對面談本部作品的核心與演繹心得,在追劇之前一起讀宮部美幸多元的作品介紹與專訪!

67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