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開選單

網站服務選單

登入

頁面路徑列表

不讀不知道!

要在台灣實踐理想中的「合作住宅」,先盤點這 4 大關卡

  • 字級


(圖片提供 / OURs都市改革組織


台灣自1960年代以來經歷了半世紀的人口快速成長與都市擴張,過程中,人口向都市集中、房地產市場蓬勃發展、房價超出人民負擔、無殼蝸牛上街抗議、政府持續忽視高房價問題。以至現今,問題依然未解甚至惡化,但居住的需求仍在,因應新的社會情勢,「合作建屋」的主張遂愈來愈盛。

「合作建屋」可以取回建商的管銷與利潤,人們相信它是自力救濟扺抗高房價的方法,而進一步構想「共居共老」的生活想像也因此有了著落。然而,仔細思考合作建屋、共居共老的這個理想,雖然理念十足吸引人,但要落實於當今台灣社會,必須克服多項困難,能否有效化解,還需要許多有心人努力突破。這些困難至少包括:


一、 合作的理想有待考驗

雖然「合作」與「合作社」的概念對台灣民眾而言並不陌生,但其實只是皮毛的了解(甚至有誤解),普遍未能深刻體會甚或內化到生活之中。譬如,合作過程中不可避免的意見歧異,要如何民主地加以處理,而不是慣常地訴諸權威或權位?

議事中能否對事不對人、和平理性地討論問題?能否建立平等的議事規則並將它制度化?在建立合作社組織之後,運作方式中勢必面對財務管理問題,如何公開透明?又如何共同處理盈虧?盈餘如何做公益分配?等等都是真實的挑戰。合作社是落實合作之理想的組織,能否兼顧現實與理想,將合作社運作起來,成為社會之典範,有賴先行者努力!

二、 適當的土地不易取得

合作建屋勢必需求相當規模的基地,但在房地產狂飆多年之後,土地價格已被抬高到天價,許多建地也在財團買地養地的策略下,少有流通。因此,買不起與買不到,成為住宅合作社共同的難題。


全球第一個現代合作住宅社區:1972年組建於丹麥哥本哈根的「蘇德姆社區」(Sættedammen)。在最低限度私人空間之外的廚房、餐廳、交誼廳、戶外庭園等都是開放的公共空間,重視共享價值並定期舉行公共活動來加強成員交流,比如共餐。(圖片來源 / Bofællesskab.dk


三、 共居的模式有賴摸索建立

台灣社會習慣的「共居」,多是具血緣關係的家族,成員角色與彼此間的關係自然依照長久傳衍的家庭文化來形塑。雖然自工業化與都市化以後,小家庭已對家庭文化的延續產生不少衝撞,但是普遍的共居仍以家族為基礎,少有非家族性的合作共居案例。

相對於家庭文化做為制約基礎的模式,由非親屬的友伴集結的共住團體,就必須重新建立一套能夠運轉的共同規約和運作機制,前者要靠共住者基於合作的目標,深刻討論共住可能面臨的問題,經由共識形成「公約」(成文或不成文的),在入住前即得到所有成員的認同與承諾。不過,徒有公約並不足夠,還需共同設計出符合民主、平等的團體運作機制,譬如會議、決策、分工、問責、分配等實際操作。再落實到共老,如何相互照顧?體諒老者所以有什麼設施與措施?共食制度如何建立?以及共乘、共用等等。

四、 共住共老的建築物,該如何營造出來?

設若找到志同道合的同伴,大家經過深廣的討論,凝聚了共住的共識,也幸運地找到適合的土地,進一步面對的就是:如何經營出一個居民深度參與的設計過程、乃至參與營造過程。

在台灣,建築師普遍不習慣與一群使用者討論設計,這過程是需要預先規劃的。成功的設計參與,可以發揮更加凝聚彼此的情感並建立明確的共識;但失敗的討論也有可能造成意見分歧乃至分裂。因此,合作社幹部應該尋找樂於參與式設計的建築師,與之共同規劃出一整套居民參與的程序,而後有耐心地按部就班推動。順利的話,將在空間上表現出豐富的「合作」意涵,譬如:設置公用大廚房、多功能的用餐聚會空間、投幣式洗衣房、二~三間簡潔客房,有趣的兒童遊戲場、公用儲藏室、小型工作坊等等。也許基地區位特佳,有人提出在一樓設置小賣店(咖啡店?小物賣場?⋯⋯),經共同討論、達成是否投資的決定後,也可納入設計之中。

到目前為止,台灣雖有成立「公用住宅合作社」,但並未出現充分體現共住合作理想的合作住宅案例,顯見它的社會障礙頗多。上述條件只是概述可能面臨的挑戰,更深刻的其實在於既成觀念不易改變。譬如,理想的合作社住宅主張:產權登記於合作社,而非一般的私有。目的在於阻斷住宅流入市場,成長為投資或投機標的。但這完全違反一般人對房地產的觀念,後者總認為購買住宅不光是為了解決居住需求,更兼有投資的效益。由於人們普遍親身經歷過房價上漲,在都市地區尤其如此,甚至深信房地「只漲不跌」的神話。

然而,房地產只漲不跌嗎?泡沫經濟後的日本殷鑑不遠啊!台灣也已進入總人口減少、人口紅利不再的時代,支撐房價的力道從何而來?

不可否認的,經過半世紀的淘洗,台灣社會已經建立相當穩定的房地產體制,形成清楚可辨的地產意識,而人們也已習慣於(或只知道)在市場上向建設商買房子。事實上,「購屋者/建設商(含代銷公司)/住宅」的關係,加上預售制,這樣的交易機制並沒有太長的歷史,且不必然應該持續。而我們已經看到舊的作法並不能滿足新時代的社會需求,因此,我們不妨勇敢地打造新的可能:拆解舊機制,有專業的好好發揮自己的專才、有需求的勇於號召友伴。而一切都從「合作」開始,期盼台灣開始走進一個合作建屋的新年代。


(圖片來源 / Bofællesskab.dk


-
按:德國id22創造性永續協會《合作住宅指南:用自決、永續、共居開啟生活新提案》,網羅九個城市不同居住主題的實踐,可供我們參考借鏡。

合作住宅指南:用自決、永續、共居開啟生活新提案

合作住宅指南:用自決、永續、共居開啟生活新提案


曾旭正
國立台南藝術大學教授、國發會前副主委。

 延伸閱讀 
打造所有人的理想歸宿:在地整體照顧的社區設計

打造所有人的理想歸宿:在地整體照顧的社區設計

全球銀力時代:從荷蘭「終身公寓」到「失智農場」,從日本「上錯菜餐廳」到「葵照護」革命,從英國「共生社區」到台灣「不老夢想館」,熟齡族才是未來社會的銀色資產!

全球銀力時代:從荷蘭「終身公寓」到「失智農場」,從日本「上錯菜餐廳」到「葵照護」革命,從英國「共生社區」到台灣「不老夢想館」,熟齡族才是未來社會的銀色資產!

如何謀殺一座城市:高房價、居民洗牌與爭取居住權的戰鬥

如何謀殺一座城市:高房價、居民洗牌與爭取居住權的戰鬥

反造再起:城市共生ING

反造再起:城市共生ING

上下則文章

主題推薦RELATED STORIES

回文章列表

關閉

主題推薦

紅遍全台的開山里就在台南!讓在地人帶你走趟台南私房景點小旅行

一通登革熱疫情警報讓全台都在問「開山里」在哪裡?其實就在台南!讓台南旅遊誌編輯、台南本地人豬大爺&楊富閔帶你遊台南,還有Dato推薦逛台南必聽民謠~

4739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