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開選單

網站服務選單

登入

頁面路徑列表

\ 本月大人物 /

地方創生不缺口號,缺的是方法──專訪洪震宇《風土經濟學》

  • 字級



高雄甲仙,一個多年來人口結構嚴重老化的地方,2009年更受到莫拉克風災劇烈衝擊,種種艱鉅挑戰,讓它被認為極可能在2050年僅剩餘今日一半的居民,可說考驗重重。如何找回地方魅力,重拾活力,已然是當務之急。

2013年,洪震宇拋下各地方的邀請及人人稱羨的工作機會,決定來到位於高雄的甲仙蹲點,與地方組織合作,透過他挖掘地方風土特色的專長,試圖為當地社群帶來擾動。這一蹲就是五年。他帶著組織內的老少夥伴就這個他們狀似熟悉、實則陌生地方進行深度田野調查,並根據實地觀察及文史脈絡爬梳,設計出專屬於當地的風土餐桌與小旅行行程;同時,反覆與在地群眾溝通交流,尋求在地社群認同,擴大影響力,最大化運用有限的資源。經過一次又一次的實際操作,他與二十多位夥伴反覆檢討、修正作法,終於逐步累積起到甲仙旅行的口碑,為原先缺乏活力的地方注入活水,讓甲仙終於有了轉型的契機,在地居民也對身處之地更具信心。

從甲仙經驗,看見方法論的重要

「甲仙,不會只是單一案例,它也是其他地方的縮影。」從在《天下雜誌》規劃 319 鄉專輯,到為各鄉鎮規劃小旅行行程以活絡在地,洪震宇慢慢觀察到,每個地方都有他獨有的魅力,「只是那些在地的阿伯不會知道自己的生活有多吸引人。」經過觀察及轉換,這些日常成了旅人體驗的一部分,由此當地人與旅人之間有了交集,維持生活品質與創造經濟收益也不再是二元對立的命題。

而就在他專注於甲仙的這五年,「地方創生」的討論聲浪襲來,愈來愈多青年帶著理想返鄉,投入社區再造的地方團體也在各地陸續萌芽。「不過,很多資源都落在所謂的專家或顧問公司身上,他們未必真心想耕耘在地,更多只是為了政府標案短暫過水。」他說得直白,「當大家都在高談理想,我反而選擇沉默。這些地方不缺口號,缺的是方法。

風土經濟學:地方創生的21堂風土設計課

風土經濟學:地方創生的21堂風土設計課

「我總有一天會離開,但甲仙要繼續做出成績,還是得靠在地人。」意識到傳承的重要性,洪震宇不願成為一個一呼百應的「專家」,反倒毅然轉身沉潛,省察經驗,耗費多時書寫出《風土經濟學》一書。「我不是因為所謂『地方創生元年』才出這本書,甚至也沒想到地方創生會成為那麼熱門的題材。」他略帶無奈地笑著說,「而且老實說,我不是很喜歡『地方創生』這個詞。其實就是我所說的『風土經濟學』。」

書中,他透過 21 堂實作課程,從原理概念、執行步驟,再到實作練習,提出一套濃縮多年精華的具體方法論,說明如何為地方賦予意義、帶來生意,妥善取用資源,催生轉型機會,「也許是因為這麼多年當記者的訓練吧,讓我有比別人更敏銳的感官。」懂得問問題、擅於觀察、勤於書寫,洪震宇對於自己多年心法的歸納整理有信心,「無論是返鄉青年、地方組織、公務員都該讀讀。」


從田野調查出發,設計出觸動人心的體驗

那麼,「風土」究竟如何成為「經濟」?他認為,過程中有具備三個角度的轉化要素。首先是「旅人的思維」,同時具備旅人的主觀眼光與人類學家的客觀視野,才可能建立外來者與在地人的雙贏;再來是「編劇的洞察」,學習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洞察當地獨一無二的亮點,並將之串連為完整的體驗,便可能吸引更多目標客群前來;最終則是「導演的實踐」,同時作為幕後的導演及幕前的帶路人,讓整齣戲劇如同事先排練設想般精彩上演,就可能創造出令旅人畢生難忘、且願意一來再來的感動。

「而在這些行動要點的背後,還有件很重要的事情——延長體驗。」洪震宇歸納多年來規劃小旅行行程的經驗,佐以實際案例,直指核心地大方分享,「你當然可以讓大家在甲仙買個芋冰就走了,但如果能夠讓遠道而來的旅人體驗手工打冰的製程,再品嚐親自打出的冰品,是不是就能讓旅人更了解這項產業、帶來更多感動,同時創造更多的經濟產值?」


除了「延長體驗」,洪震宇還總將「人間、時間、空間」、「生活、生產、生態」掛在嘴邊,好似嚴師般反覆叮嚀著落實風土經濟學的兩大關鍵,也就是從前三者的交織中發掘屬於在地特色、在後三者的並重之下追求永續社區發展。「為什麼台灣有那麼多莫名其妙的彩繪牆,還有與地方根本一點關係也沒有的教堂、天梯?」他認為是因為少了扎實的田野調查,「田野調查是一切的重要基礎。」

深化地方論述,將眼光放遠

問及一個地方能否創生成功的重點為何?「說到底,最重要的還是組織跟人。」洪震宇有感而發,「長期來看絕對是這樣。」單憑一己之力難以推動每個鄉鎮轉型,除了悉心筆耕,他亦開設線上及線下課程,化身風土經濟學「教練」。從學校、社區中心、公部門到企業內訓,他都傾盡所能分享經驗,傳授心法,鼓勵愈來愈多人一起投身地域再生,在各地培養鍛鍊兼具理念夢想及實踐方法的風土設計師。

然而,要當那麼多人的教練可一點也不簡單。「我每天都得想辦法去『接每個人的天線』。」洪震宇譬喻得巧妙,「轉換不同的教學方式,有時分組討論、有時演講,才有辦法讓不同的群體接受到你想傳遞的訊息。」他期待能將這套風土設計的完整方法架構,逐步發送到台灣各個角落,讓充滿活力與幸福感的生活在每個鄉鎮真實播送。

而在政府高舉「地方創生」大旗之下,不少地域在大量預算注入之下,也都出現嶄新的計畫。對於如此政策導向,洪震宇固然樂見其成,卻也犀利點出問題所在,「政府往往都太講求成效,追求立竿見影。但這種事情不能急,一個地方要能創生,本來就不是一、兩年的事情。」一如他投入人才培訓,他希望政府能以更長遠的眼光看待這個重要的國家戰略,否則很容易使得地方組織迫於交差了事,資源難以真正回到地方,也無法發展出深刻的脈絡與論述,「不如就想成創投吧!總不會期待一間新創公司立刻有很好的收益,一般都是邊做邊修正,然後就愈做愈好了。」

「在出這本書之前,不會有人把我當作在做『地方創生』的人物。」洪震宇自言《風土經濟學》出版後,不但來了許多演講、教課的邀約,也愈來愈多人主動上門找他討論地方創生這個議題,「不過,叫什麼名詞一點也不重要。」儘管風風火火的地方創生元年宣告落幕,他仍將秉持多年的信念,挖掘蘊藏於各處鄉鎮的動人故事,持續梳理將風土文化轉換成機會的方法學。

「你知道嗎?台灣的茶、咖啡跟可可真的很棒!」他說,「接下來我要寫一本關於這個的書。」臉上的笑容,是對於台灣這片風土藏不住的眷戀。



 影音課程同步上線中
【風土經濟學—洪震宇的新品種旅行設計課】

當愈來愈多的人嚮往特色農業、文化旅遊,眾多的農區特色文化產業鄉鎮該如何找到自己的特點?又該如何具體地將風土資源轉化為經濟,進一步匯聚外力為助力,推動區域的創新?2012年受邀於TEDXTaipei 發表演說的洪震宇老師,持續推動風土節氣飲食、在地旅行與社區組織運作。他深諳人們的文化旅遊消費需求,也在長年的田野調查中,找出連結地方文化與產業的工作心法。在「風土經濟學」這門課程中,洪震宇老師將說明如何挖掘「風土脈絡」的意義與價值,進一步透過三個維度與四個角度,找尋農鄉再造的契機。

點此收聽➧➧➧遍路文化泛科學院



 延伸閱讀 

地方消滅:地方創生的理論起源

地方消滅:地方創生的理論起源

社區交往:臺北場所創生紀實【2009-2019】

社區交往:臺北場所創生紀實【2009-2019】

地方創生戰鬥論:地區營造從活動到事業,必備的思考、實踐、技巧!

地方創生戰鬥論:地區營造從活動到事業,必備的思考、實踐、技巧!

地方創生最前線:全球8個靠新創企業、觀光食文化,和里山永續打開新路的實驗基地

地方創生最前線:全球8個靠新創企業、觀光食文化,和里山永續打開新路的實驗基地

地方創生:小型城鎮、商店街、返鄉青年的創業10鐵則

地方創生:小型城鎮、商店街、返鄉青年的創業10鐵則


地方創生:觀光、特產、地方品牌的28則生存智慧

地方創生:觀光、特產、地方品牌的28則生存智慧

怎能不愛在地文化:日本軟實力的祕密

怎能不愛在地文化:日本軟實力的祕密

都市再生的20個故事

都市再生的20個故事

社區如何動起來?:黑珍珠之鄉的派系、在地師傅與社區總體營造(增訂版)

社區如何動起來?:黑珍珠之鄉的派系、在地師傅與社區總體營造(增訂版)

咱ㄟ社區:永續台灣的美好力量

咱ㄟ社區:永續台灣的美好力量

上下則文章

主題推薦RELATED STORIES

回文章列表

關閉

主題推薦

無法加入主流,那就成為淡季專家。

面對統一的社會規則,不是每個人都能符合標準,除了厭世苦撐之外,還有沒有別的選擇?

1232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