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開選單

網站服務選單

登入

頁面路徑列表

子選單列表

博客來偵探社

【推理X家庭】 嘔吐、挫折與謊言:傷害往往來自於壓抑的實現

  • 字級

雪之鐵樹

雪之鐵樹

「我後來才知道,當我在一陣混亂中把玻璃碎片插進前女友的手臂時,內心所升起的那一絲絲喜悅和快感,並不是來自於我戰勝了前女友,而是因為我戰勝了我媽。」一個朋友跟我分享當年他被抓進身心科病房前一天晚上的事,我餘悸猶存。

我經常說家庭是生命的起點,也是傷痛的起點。在看推理小說的時候,我們往往會跟隨作者巧妙的劇情安排,一步一步的勾起內心的好奇,直到最後答案揭曉,但很多時候我們忘記了,所有的案件背後真正的答案並不是「誰是凶手」,而是「為什麼要這樣做」。這篇文章裡面,我想要回顧幾本小說和自傳裡面的家庭因子,來談談我們「做」或是「不做」某些事情,背後可能的動機。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電視劇書衣版):被考試綁架的家庭故事──一位家教老師的見證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電視劇書衣版):被考試綁架的家庭故事──一位家教老師的見證

食物與反胃
《雪之鐵樹》主角雅雪生長在一個「登徒子」家庭而被身邊的人瞧不起,爸爸和爺爺每天都帶不同的女人回家,雅雪覺得相當噁心,不敢和他們同桌吃飯。到後來,他對於人際關係的厭惡、退縮,甚至只能夠一個人吃飯,只要一群人坐在一起,反胃的感覺就油然然而生。表面上雅雪看起來是吃不下,實際上是長期以來的自卑所形成的內在焦慮,讓他已經習慣與別人隔閡,以保護自己[1]。
類似的劇情發生在最近很紅的電視劇《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中的一個短篇〈貓的孩子〉(改編自吳曉樂的同名作品),主角阿衍活在一個成績至上的大家庭,只要練習題寫錯,媽媽就會家法伺候,到後來只要家教老師手輕輕地移動一下,阿衍就會驚嚇得渾身發抖。小說裡面阿衍幾乎接近崩潰的邊緣,電視劇當中更是出現了種種幻覺、攻擊與喋血的場景。在這個故事裡,阿衍的母親總是為他準備最好的便當,可是他完全吃不下去、經常嘔吐、拉肚子,這裡的嘔吐也和《雪之鐵樹》一樣有心理上的意涵:母親的控制與餵養的愛並不是他想要的,所以他無法消化;他在心中有很多無法說出的話,所以用嘔吐來表達[2]。

破案神探系列套書【典藏限量版】(全四冊)

破案神探系列套書【典藏限量版】(全四冊)

傷害與幻想
上面幾種症狀都是走「內傷」的路線,但有些時候原生家庭的影響可能真的是促成嫌犯做作案的原因之一。如《破案神探》第七章曾經提到一個真實的案例,戀物癖布魯多斯,1968年某天晚上,他把十九歲的女孩壓到地下室, 脫光衣服並勒斃她, 然後把她的左腳剁下來,幫這隻腳穿上他心愛的收藏品高筒靴,把受害者的乳房割下來印成石膏模、把屍體的部位放進冷凍庫。回溯布魯多斯的童年,五歲的時候他在垃圾場發現了一雙漂亮的高筒靴,很開心把它帶回家穿上,但母親發現之後,把它沒收、燒毀、甚至處罰他。只是,他偷竊女性衣物的行為並沒有因此被抑制,反而變本加厲。書中另外一個真實案例是蒙特,他強暴並殺了五名十幾歲的少女,同樣也有一個非常複雜的家庭,在他不小心用BB彈射傷哥哥眼睛的時候,他的繼父用槍管不斷地捶打他......。

為什麼童年所受到的挫折,會跟長大之後的犯案有關呢?《破案神探》作者約翰.道格拉斯認為,其中一個原因是來自於「幻想」,當這些孩子小時候受到一些挫折,憤怒或其他情緒沒有辦法發洩在家人身上,就會被潛藏壓抑到深處,轉而攻擊其他的人。換言之,或許布魯多斯真正想攻擊的是他的母親,蒙特則是想要報復繼父,可是因為小時候的他們都無力去攻擊這些人,長大後可能對於他們(母親與繼父)還有所恐懼,所以憤怒的出口,就變成無辜的人。

挫折煞車系統
談到這裡你可能會覺得,天啊,感覺隨便處罰小孩子他都可能變成殺人魔,那乾脆不要生小孩好啦!也不盡然,原生家庭只是影響一個人格養成的原因之一,其實一個人成年之後出現暴力犯罪,往往跟他先天大腦的一些組成有關[3],例如下視丘邊緣系統等掌管我們的種種情緒、憤怒、攻擊,而我們的前額葉比較是類似煞車的角色,當一個人的前額葉發展比較沒有那麼完整的時候(例如青少年時期)[4]可能會做出許多瘋狂、越軌的行為,因此,前面談到的那些令人聞風喪膽的殺人犯,不只是家庭的因素,或許他們前額葉的構造也和其他人有所不同。

那麼,如果我小時候沒有過得很悲慘,也沒有傷害自己或者是傷害別人,原生家庭對我還會有什麼影響嗎?有啊,而且這個答案你很熟悉,叫做謊言。

謊言回憶錄

謊言回憶錄

我們都活在自己的謊言裡面
謊言,幾乎是我們生活中的日常。在《謊言回憶錄》當中,米蘭達.道爾收錄了她多年以來的日記,七十二則日記當中,每一則都藏著一個謊言,例如

玻璃城堡(電影書衣版)

玻璃城堡(電影書衣版)

習慣用暴力傷害她的父親,曾一手拿起腳踏車把她學校辦公室砸得粉碎,她卻騙自己不記得了;《玻璃城堡》作者珍奈特的父親同樣瘋狂愛酗酒,每天只會畫大餅不會工作,隨著年紀漸漸長大,珍奈特也慢慢發現父親口中的那個 「能挖掘金子的探勘機」以及「玻璃城堡的設計圖」根本只是空想,但她卻不忍戳破父親,所以暫時活在這個空想和謊言裡面。

最好別想起

最好別想起

此外,幾乎所有的推理小說中幾乎都會觸及謊言。受害者、相關人士、目擊者甚至是凶手都可能說謊,而且方法可能更為高明。如《最好別想起》一書中,溫蒂.沃克筆下的許多角色都各懷鬼胎,懷抱著創傷害與遺憾的心理治療師、背負著家庭議題的母親夏綠蒂、身兼病人與強暴犯的葛藍等等,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謊言。以夏綠蒂來說,過往她自己受傷的經驗讓她太痛苦了,所以她寧可自己的女兒不要恢復被強暴的記憶,但是這樣真的對她女兒好嗎?

溫蒂的另外一本書《世上只有媽媽好》也同樣精采,並且更深地刻劃出原生家庭的影響,主角凱珊卓和她姐姐艾瑪出生在一個高壓力的家庭,父親有嚴重的物質濫用,母親則是自戀型人格[5],某天晚上這對姊妹失蹤了,經過探

員們的抽絲剝繭,才發現這整件事情本身就是一個巨大的謊言。其他如知名的《別相信任何人》《告白》也一樣,幾乎沒有一本推理小說能夠繞過謊言。
為什麼謊言如此重要?

世上只有媽媽好

世上只有媽媽好

別相信任何人【暢銷30萬冊紀念.解謎線索版】

別相信任何人【暢銷30萬冊紀念.解謎線索版】

告白

告白

這就要回到我們一開始談的家庭,當我們的早期經驗(例如他和父母、學校同學的關係)曾有未被療癒的創傷,曾有想傷害但又不忍傷害的人,為了能夠「管住」這些蠢蠢欲動的感受,我們就會用謊言來包裝,這個謊言表面上看起來保護了自己過往所受的創傷、保護了一些人,但實際上那些壓抑不住的焦慮,卻在生命劇本的推演當中慢慢流瀉出來,小則用咬手指、割手腕、或者嘔吐呈現,大則透過虐待貓咪、割下乳房或剁下雙腳來顯現。

從家庭創傷的幻想裡覺醒
總之,說謊者不一定會犯罪,但犯罪往往來自於對自己或是對他人的謊言。

尤其是在童年時期,當現實太過痛苦的時候,我們會利用遺忘、幻想或者是謊言來逃脫,既然是逃跑,真正的問題從來沒有解決掉,它會形成某一種鬼魂,在我們的生命裡面不斷地縈繞,尋找「抓交替」的機會。你不斷傷害自己,可能是為了傷害自己的家人,你怨恨伴侶,可能真正怨恨的是自己的母親[6]。

「人類痛苦的一個源頭,是自己對自己的謊言」[7]要從的幻想裡面覺醒並不容易,但我們本來就擅長從別人的故事裡面看到自己,而推理小說,就是一個可能的解藥。


其他相關知識閱讀

[1]Sand, I.(2018付印中)。我只是假裝不在乎:摘下「自我保護」的社交面具,享受正向的人際關係。台灣,台北:平安文化。
[2]Kolk, B. v. d.(2017)。心靈的傷,身體會記住(The Body Keeps the Score)(劉思潔譯)。台灣:大家出版社。
[3]中野信子(2018)。病態人格:是藏著惡意的善良,還是富有魅力的瘋狂?(謝承翰譯)。台北:究竟出版。
[4] Steinberg, L.(2015)。Age of opportunity(不是青春惹的禍)(蕭寶森譯)。台灣:天下雜誌。
[5]岡田尊司(2017)。戀愛這種病:解讀自我與對方的人格,診斷愛情的現在與未來(なぜいつも“似たような人”を好きになるのか)(張婷婷譯)。台灣:時報出版。(原作2014年出版)
[6]催光鉉(2017)。家人的第二張臉孔:擺脫「相愛又互相傷害」的 7 種心理練習。台灣:大樹林。
[7]李崇建(2017)。薩提爾的對話練習:以好奇的姿態,理解你的內在冰山,探索自己,連結他人。台灣:親子天下。


程威銓(海苔熊) ,台大心研所畢,彰師大諮商輔導所博士生,筆名海苔熊,是一種結合可愛與可口的動物,和哲學哲學雞蛋糕的老闆朱家安與泛科學前總編陸子鈞有著複雜的三角關係。目前為泛科學、女人迷、姊妹淘、30雜誌等個多平台的專欄作者,著有《在怦然之後》《暖傷心》二書。

上下則文章

主題推薦RELATED STORIES

回文章列表

關閉

主題推薦

中秋特輯│追劇追三天提案

不管日劇、韓劇、美劇,趁著三天連假一起追到廢寢忘食!

745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