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民間社會宗教生活
及其「現代」的可能性

★透過大量的田野觀察與資料分析★
★從「境」、「進香」、「陣頭」、「建廟」這四個重要的向度切入★


民間信仰是臺灣漢人地方宗教文化底蘊的重要成分,地方社會的運作中充斥著民間信仰這個潛臺詞。對於臺灣民間宗教文化的認識,若是僅靠媒體的報導或有限的親身經驗,很可能只停留在「8+9」、燒香拜拜、廟會熱鬧活動等刻板印象;這些印象看似具象、讓人習以為常,但個中靈力的真偽及信眾的瘋狂程度,又常給現代人一種神祕與莫名的距離感。

宗教社會學長期以來習慣從信仰來定義並理解宗教,忽略了儀式及儀式的物質性具有更多的潛能,本書論述為何「儀式」是理解臺灣漢人民間信仰內涵的鎖鑰,並且在分析中提出「隱喻運作」來捕捉民間宗教文化的核心運作。本書嘗試闡述這些奠基於儀式之上的多元隱喻運作,如何創造了許多外溢的抗拒力,以及「宗教」與「非宗教」之間的異質共構,成為說明民間信仰在現代進行擴張、傳散又相互連結為一整體的密碼。

★以社會科學解讀民間信仰★

★幫助讀者跳脫片面及刻板印象的窠臼
★獲得多元又不失全貌的科學性理解
★解釋民間信仰何以「去中心卻成整體」、「雖傳統卻又後現代」
★解答傳統的宗教形式,在現代治理台灣的生存與發展的立基點。


神諭的代言人

從具像的觀點
結合物質文化與靈媒研究
從鄉村與都市情境中探討民間宗教的意涵


第一部分以台灣鄉村的田野調查為基礎,從神像與乩童分析漢人民間宗教中靈力的概念與展現的形式,並以此說明漢人靈力的文化概念。

第二部分,作者隨著村民從鄉村移往都市,探討移民在面對都市生活種種困難時,如何透過改造原鄉宗教,發展出新的都市宗教形式以面對快速變遷的都市情境。提供我們一個理解台灣民間宗教從鄉村到都市的動態樣貌,呈現了台灣民間宗教發展更整體的圖像。

巫者的世界

巫者的世界

撕掉巫者「迷信」、「荒誕」、「瘋狂」標籤,
全面剖析巫覡信仰的今昔流變


 咒法祭儀、占卜吉凶──古代巫者肩負溝通天、地、人、鬼的職責,以「神靈代言人」的身分接近政治權力核心,甚至能為人們消災解厄、醫病除疾。

隨著時代進展,巫者卻因技能奇巧、神秘難測,漸被貶斥為怪力亂神,還遭到宋代官方嚴令禁止,成為社會邊緣人。為何巫者的地位與角色會歷經如此翻天覆地的轉變?是政治因素或社會變遷造成?還是巫者的本質已然扭曲?

在那裡遇見神

宗教力量還影響現代人嗎
現代社會中的宗教樣貌是什麼

當代仰賴清楚制度、具體儀式以及清晰符號界定的「宗教」似乎與我們愈來愈有距離;相反的,無法從日常生活中明確切割出來的宗教/靈性經驗似乎更接近當代的心靈

「氛圍宗教」的概念來分析當代宗教中那種難以捉摸的特質。氛圍宗教是一種飄散在感官與意識空間的宗教性。它透過媒介的物質與情感的作用,創造出氛圍與我們的感官對話,在稍縱即逝的靈光中召喚我們的情感與宗教想像。

民俗與科儀

台灣第一本,整理「水邊」之民俗活動,
並闡明意義之專書

從地表湧出的泉水出發,列舉了台灣的民間習俗與信仰儀式中的水邊行事,以庶民生活、逐月祭祀、神鬼信仰、祭典儀式等四大類的水邊行事。

從泉水到海洋;由農曆一月到十二月;尋神訪鬼;講解科儀背後的意義與漢人民間信仰的觀念,用一個個案例與圖片與大家分享台灣的水邊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