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日
雙面葛蕾斯

雙面葛蕾斯

Alias Grace

  • 定價:380
  • 優惠價:9342
  •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8折304
  • 運送方式:
  • 臺灣與離島
  • 海外
  • 可配送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可取貨點:台灣、蘭嶼、綠島、澎湖、金門、馬祖
  • 台北、新北、基隆宅配快速到貨(除外地區)
載入中...
  • 分享
 

OKAPI 推薦

  • 【週一|重寫高中讀書心得】個人意見:思想感覺的窮冬

    文/個人意見2014年06月23日

    由於住宅裝修,我目前暫時借住在一個地方,這個地方沒有電視,也沒有網路,當然,也沒有書。那些曾經充斥在我身邊、信手可得的、隨手可以翻閱的,盯著它們發呆尋找靈感的大量書籍,此時都被打包裝箱,放在另一個距離此刻的我很遙遠的地方了。所以現在我是人生中第一次,居住在一個一本書也沒有的地方 more
  • 沒有所謂的真相……

    文/博客來編輯2007年07月03日

    文/人嚴 這是一個真實事件改編而成的故事,源於一樁發生在1843年加拿大的歷史懸案,當時年僅16歲的女僕葛蕾斯.馬克斯,被控謀殺她的主人湯瑪斯.金尼爾及女管家南西.蒙哥馬利。審判後處決了主嫌馬夫詹姆斯.麥莫特,而葛蕾斯亦以共犯被判死刑,但法官念其年幼,又是女性,所以減刑為終身監禁。 more
 

內容簡介

  《雙面葛蕾斯》是愛特伍最滿意的作品。在迷人的混亂中帶我們回到十九世紀,寫下備受爭議的謎樣人物。

  葛蕾斯被判謀殺了她的主人湯瑪斯和情婦南西。但有人認為他是無罪的,也有人認為她是邪惡的化身。在服無期徒刑監禁中,葛蕾斯聲稱她完全不記得這起謀殺事件。

  西蒙醫生在當時發展很快的心理疾病方面,是個非常積極的專家。雖然有很多人反對他的作法,但他仍耐心傾聽葛蕾斯的故事,慢慢的帶她回溯當天的記憶;最後,葛蕾斯會想起她封鎖的記憶嗎?葛蕾斯真的是萬惡不赦的惡徒嗎?還是她是那個時代的犧牲者?

本書特點

  ★加拿大國寶級女作家瑪格麗特.愛特伍最經典、最廣為人知的代表作,被譽為當代西方女性主義文學經典。

  ★沒有讀過《雙面葛蕾斯》,就不算認識瑪格麗特.3愛特伍!

  ★靜宜大學英文系副教授孫安玲導讀。

  ★名作家蔡素芬、名評論家南方朔大力推薦瑪格麗特?愛特伍作品!

  ★1843年加拿大世紀懸案,牽涉性、暴力和上層與下層之間的矛盾,轟動一時,真人真事改編,瑪格麗特.愛特伍以20世紀末的視角再現19世紀加拿大歷史文化。

  ★跳越、交錯的精采寫作手法,挑戰你愛挑剔的閱讀神經。

得獎紀錄

★1996年榮獲加拿大最重要的文學獎吉勒獎(Scotiabank Giller Prize)
★1996年加拿大國家級總督文學獎(Governor General's Literary Awards)決選
★1996年英國曼布克獎(Man Booker Prize)提名
★1997年柑橘文學獎(Orange Prize for Fiction)提名
★1998年國際IMPAC都柏林文學獎(International IMPAC Dublin Literary Award)提名

全球媒體竭誠讚譽

  ★《雙面葛蕾斯》的力道絕不比流沙差。它是一本棒極了的小說。一旦把你吸了進去,你就別想走……
──華盛頓郵報(Washington Post Book World)書評

  ★Seductive,beautifully articulated.…Brilliantly conceived and executed.
──舊金山記事報(San Francisco Chronicle)

  ★在《雙面葛蕾斯》一書中,瑪格麗特.愛特伍超越了她自己。
──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

  ★愛特伍的想像力凌駕於劇情之上,令人難以抗拒。她將藝術推至極限,產生了巨大的毀滅,達到小說的最高境界。
──英國週日獨立報(Independent on Sunday)

  ★愛特伍此書再度確立了她傑出小說家的地位。
──英國週日泰晤士報(Sunday Times)

  ★一本機智之作,在令人目眩神迷的故事之中,我覺得愛特伍是現今用英文寫作最棒的作家。
──澳洲雪梨先鋒報(Sydney Morning Herald)

  ★這是一位好作家的巔峰之作,重寫一個老故事,一件歷史性的謀殺案。任何結論都只可能是疑測之辭,極端考驗一位作家的能力。
──密爾瓦基新聞衛報(Milwaukee Journal Sentinel)

  ★吸引人且出色的故事。
──出版人週刊(Publishers Weekly)重點評論

  ★愛特伍超越了自己,表現出耀眼的光采和強度。
──紐約書評(New York Review of Books)

  ★愛特伍從不掩飾她的幽默,而她操縱複雜題材能力駕輕就熟,這本真是上上之作!
──書目(Booklist)

  ★Brilliantly realized,intellectually provocative and maddeningly suspenseful.
──加拿大權威雜誌麥克林(Maclean’s)

作家推介

知名小說家 蔡素芬:
  愛特伍的小說擅於處理人際之間錯綜複雜的關係,尤其是女性隱晦幽微的內心和身份處境。

作者簡介

瑪格麗特.愛特伍(Margaret Atwood)

  1939年出生於加拿大渥太華,六歲開始寫作,十六歲立志成為作家。曾以《雙面葛蕾斯》獲1996年加拿大文學吉勒大獎;十九歲詩作《Double Persephone》獲E.T.Pratte獎;《The Circle Game》獲1996年加拿大省長新詩類作品。以《盲眼刺客》榮獲英國2000年布克獎,使得原本就已是加拿大國寶級作家的她,邁向全球性最受矚目的偉大作家。瑪格麗特作品數量高達三十種,全球共有33種語言版本。代表作為《盲眼刺客》、《使女的故事》、《末世男女》、《雙面葛蕾斯》等。

 

目錄

I 參差不齊的記憶  013
II 坎坷的道路  017
III 角落裡的小貓  029
IV 年輕人的幻想  055
V 破碎的碟子  103
VI 祕密的抽屜  141
VII 蛇形柵欄  185
VIII 狐狸與鵝  235
IX 人心與人體  283
X 湖上夫人  325
XI 倒塌的房梁  341
XII 所羅門的廟  359
XIII 潘朵拉的盒子 381
XIV 字母﹁X﹂  405
XV 天堂之樹  425

 

扭曲的真相——我讀《雙面葛蕾斯》
孫安玲

  一八四三年加拿大多倫多發生了一起聳人聽聞的慘案。兩位涉案的兇嫌之一是一位年僅十六歲的小姑娘。這起慘案轟動一時,在加拿大成了當時的世紀大案。美國紐約的報紙以及英國倫敦的報紙均有登載。人們對這個「性.暴力.犯上」的案子非常感興趣,因為在那個時代很少有女人,尤其是這麼年輕、這麼美貌,而且是一位僕役階層的人,竟會涉及像這樣的案子。

前言

  加拿大多倫多的一位富農湯瑪斯.金尼爾(Thomas Kinnear)和他的管家兼情婦南西.蒙哥瑪莉(Nancy Montgomery)在一八四三年七月二十三日不幸雙雙遇害。驗屍的結果發現南西早已懷有身孕,所以是二屍三命。兇嫌是他家的兩名工人。馬夫詹姆斯.麥莫特(James McDermott)被處以吊刑。女僕葛蕾斯.馬克斯(Grace Marks)則以共犯身分被起訴。她被陪審團判為死刑,但法官以其年幼,且為女性,減刑為終身監禁。 對於此案,眾說紛紜。詹姆斯和南西到湯瑪斯家工作才三星期。在此之前,他們根本互不相識。這中間到底發生了什麼事?又怎會嚴重到釀成這麼可怕的命案呢? 對於詹姆斯的涉案及其後的定讞,沒有人有意見。但對於葛蕾斯之是否涉案,則意見趨向兩極。有一半人覺得她真的是可怕極了,心腸狠毒,是整個事件的「幕後主導者」。另一半人則覺得她實在「太單純、又太年輕、太柔弱了。她只不過是一個沾上了一點邊的旁觀者」,目睹一切,驚慌失措,恐懼異常。事實上詹姆斯真的有開槍射擊她,警方在她所說的地方是有找到子彈。所以很可能她真的是嚇得發慌——想想看,詹姆斯已經殺了兩個人,又威脅要殺她,為了自保,她不得不在他的要脅下跟著他逃亡,所以她是個「嚇壞了的女性受害者」。

  寫作緣由 作家的看法也是南轅北轍,相當分歧。例如,Susdnna Moodie的維多利亞短劇就從馬夫詹姆斯的角度來看整個事件。她把葛蕾斯寫成劇中的壞人,而詹姆斯則是被她所騙的那一位。是她唆使、是她導引、是她煽動一切的,因為她愛上了主人湯姆士、嫉妒南西。她要殺的是南西。她以己身作為誘餌讓詹姆斯幫她殺南西。但她只是說說,沒想到詹姆斯真的會動手。他殺了南西後,她嚇壞了。詹姆斯又臨時起意要殺主人湯姆士。葛蕾斯力阻無效,反而激怒了詹姆斯,他覺得他被利用了…… 有一位在慘案發生時才九歲,常去湯姆斯家果園偷採蘋果的男孩,長大後寫文章指出,葛蕾斯既「仁慈」又「和藹」。葛蕾斯後來住的瘋人院的院長Dr.Workman也說她「真的很好、不抱怨」。「就連當時的政界也都分成二派,保守派反對她,改革派則支持她」。 加拿大名小說家瑪格麗特.愛特伍是從Moodie的作品Life in the Clearings中獲知這件事。

  她也唸了Moodie所寫的那個短劇。首先,她以Moodie的故事為本寫出了一個電視劇。她的作品內有許多錯誤的地方。歲月流逝,葛蕾斯.馬克斯的事一直盤據在愛特伍的腦海中,縈繞不去。葛蕾斯到底有沒有做壞事?她究竟是惡魔,還是可憐蟲呢?她決定要寫一本小說,採持平之論,讓葛蕾斯更完整的呈現在世人的眼前。於是她開始作詳盡的研究工作,查閱當時的報紙報導、法官的筆記,以及監獄的紀錄。她不僅鑽研那件謀殺案,也探究維多利亞時代生活的點點滴滴,包括當時的監獄生活。她發現人們在寫葛蕾斯.馬克斯的時候,把他們自己對於「女性的看法」安裝到她的身上。他們又把他們對於「僕役」、「性」、「犯罪學」、「發瘋」的所知也投注在她的身上。所以每個人心目中的「葛蕾斯.馬克斯」已經不是她本人了,而是他們意念中的「她」。(這可能是這本書被命為「雙面葛蕾斯」的原因吧。)對於這一點,愛特伍很感興趣。她對於公眾意見形成的過程,是怎麼形成的?人們如何把他們各人的想法擺入各種情況中的現象也很感興趣。她甚至發現每一個當時的見證人也都各說各話,各有版本。她決定把這些以及女性的屬性、男女之間的關係、以及思想和意識的問題都寫入她的小說《雙面葛蕾斯》中,讓讀者自行作判斷。她覺得有些事情很難釐清,雖有答案,但非我們所能知道。最後就算答案出來了,有的人也還是不相信。

  寫作手法 《雙面葛蕾斯》一書部分是書信體,部分是敘述體,部分是詩文。共分十五章,愛特伍用Moodie在Life in the Clearings中所說的話、當時的新聞報導、英國詩人艾蜜莉、勃朗特(Emily Bronte)、白朗寧(Robert Browning)、伊莉莎白?白朗寧(Elizabeth Barrett Browning)、丁尼生(Alfred Tennyson)、威廉?莫里斯(William Morris),美國詩人艾蜜莉?狄金森(Emily Dickinson)、Willace Stevrens、朗費羅(Henry Wadsworth Longfellow)等人的詩句,Kingston感化院懲戒簿中的一頁以及一段一八五九年對於年輕未婚女性「歇斯底里」的描述等作為她各章故事的引言。 故事共有兩條主線,分別由葛蕾斯.馬克斯和西蒙.喬登(Simon Jordan)帶動。喬登是一位來自美國、在歐洲研讀記憶、發瘋和失憶理論的精神病醫生。他代表的是一群相信葛蕾斯是無辜的善心人士,要營救她做出了許多的努力。(這個角色是著者愛特伍杜撰的。) 小說由一八五一年葛蕾斯二十四歲,在感化院中服刑,但被借調到典獄長的家中服勤開始說起。一八五九年喬登開始到監獄來探望葛蕾斯,期盼能讓她恢復記憶,想起謀殺案發生時的情形。這是因為審判時她堅稱當時她昏了過去,完全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訪談中,為了要使葛蕾斯消除戒心,喬登引領她回溯過往,讀者因而得知葛蕾斯的身世、經歷、謀殺案時她的驚嚇、其後的被迫逃亡、出庭應訊、感化院的生涯等一路走來的心路歷程。她並不是律師叫她在審判期間裝出的那個呆子。她會讀、會寫、會觀察、會仔細的聽別人講話。事實上,她很會說話,可以侃侃而談。

  她敏銳、有智慧、她的不幸際遇,讓她的言辭中帶有一份諷刺。而事實上,就算她以前有多麼的單純,經歷了這麼多的世事磨難,也會完全變了個人吧。 因為和房東太太有糾纏不清的情愛糾葛,喬登功虧一簣,只好在完成他對葛蕾斯的研究前就離開了。可是其他的人,一些科學家、神職人員和女士們還是為她提出請願,使她得以獲釋,使故事有個美滿的結局。 但在一次和喬登會面前,葛蕾斯一面回想,一面考慮她要告訴喬登什麼。她說:「我記得被逮捕時我所說的話,還有律師先生說我該怎麼說,還有那些我甚至連律師都沒告訴過的事。我記得審判時我所說的話,和後來我所說的話,它們都是不一樣的。我也記得詹姆斯說我曾說了什麼,其他的人說我一定曾說過什麼。總是有那些人會把他們講的話放進你的嘴裡,說是你講的……」這段話反應出《雙面葛蕾斯》這本小說的主題——真相之被扭曲。人與事的真相很難得知,我們得到的訊息可能是多變、相互矛盾、不完整、令人不滿意的。葛蕾斯.馬克斯做了沒?她是善是惡,就留給每一位讀者自己去判定了。

媒體讚譽

  瑪格利特.愛特伍是文史家、小說家、詩人。《雙面葛蕾斯》是愛特伍的第九本小說。對這本書,當然有褒亦有貶,但以讚美居多。《密爾瓦基報》記者大衛?瓦爾頓(David Walton)稱讚:「它是一位好作家的巔峰之作,重寫一個老故事,一件歷史性的謀殺案。任何結論都只可能是疑測之辭,極端考驗一位作家的能力。」《華盛頓郵報》書評說:「《雙面葛蕾斯》的力道絕不比流沙差。它是一本棒極了的小說。一旦把你吸了進去,你就別想走……」《每日新聞報》認為:「《雙面葛蕾斯》使你有機會沈溺於一本書中。我們最有天分的一位作家,讓你得以今日的時光,走入過往,換取昨日的種種。」 《紐約時報》書評也很肯定的說:「在《雙面葛蕾斯》一書中,瑪格麗特.愛特伍超越了她自己。」
——原載《書評雙月刊》五十期(本文作者為靜宜大學英文系副教授)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7759580
  • 叢書系列:閱世界
  • 規格:平裝 / 464頁 / 16k菊 / 14.8 x 21 x 2.32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內容連載

他們在昆內爾夫人家的圖書室裡等著。每人都坐著靠背椅,都情不自禁地面對開了條縫的門。緊拉著的窗簾是用紫茄色的長毛絨做的,四周一圈黑邊和流蘇,使西蒙想起聖公會的葬禮。一盞點燃著的球形檯燈放在一張長方形的橡木桌中間。他們圍著桌子坐著,像審判前的陪審團般一聲不響,滿懷期待的心理,彬彬有禮,小心翼翼。

昆內爾夫人卻很放鬆,兩手平靜地放在膝蓋上;她期望見到奇蹟,但不管是什麼樣的奇蹟,她顯然都不會感到吃驚。她那神情就像是個專業導遊,好像她對尼加拉瓜大瀑布的景色已司空見慣,但仍舊樂於共用初次遊客的驚訝和狂喜。典獄長夫人臉上露出一種渴望的虔誠,攙雜著無可奈何的順從。而維林格牧師卻使自己看上去慈祥而不甚贊成;他眼睛周圍有圈微光,像是戴著眼鏡,但他沒戴。莉蒂亞坐在西蒙的左邊,身穿飄逸、發亮的裙子,淡紫紅底上混織著白色的紗。領子開得很低,露出她迷人的鎖骨,身上散發出鈴蘭濕潤的芳香。她在緊張地絞動著手絹,但當她的目光與西蒙的目光相遇時,她微笑了。

西蒙呢,感到自己露出一絲讓人不愉快的嘲笑,但那是假象,內心裡他卻像個過節的小學生一樣期待。他對什麼都不信,期望著看把戲,並急於知道那把戲是如何耍的。

但同時他也希望感到吃驚。他知道這樣的心態很危險:他必須保持客觀性。

有人敲門,這時門開得更大了。傑羅姆.杜邦醫生拉著葛蕾斯的手把她帶進來。她沒戴帽子,盤起來的頭髮在燈光下映出紅光。她的領子是白的,身穿一件他從來沒見過的衣服,顯得異常年輕。她走起路來步子不穩,像是個瞎子,但她的眼睛卻睜得很大,畏怯地盯著杜邦。西蒙這才意識到,葛蕾斯此時的畏怯,蒼白,無聲的乞求正是自己一直想得到,卻沒能得到的。

「我看大家都到了,」杜邦醫生說,「我對諸位的興趣,或許也可說對諸位的信任很滿意。必須把燈從桌上拿走。昆內爾夫人,這樣行嗎?請把燈捻小,把門關上。」

昆內爾夫人站起來,悄悄把燈挪到角落裡的小桌子上去。維林格牧師把門關緊。 「葛蕾斯坐這兒。」杜邦醫生說。他讓她背對窗簾坐下。「你坐得舒服嗎?很好。別害怕,這裡沒人會傷害你。我已向她解釋過,她只須聽我的話,睡著就行了。你明白嗎,葛蕾斯?」

葛蕾斯點點頭。她坐得很直,嘴唇緊閉著,瞳孔在很弱的燈光下顯得很大。她用兩手緊緊抓住椅子的扶手。西蒙在醫院的病房裡見過這樣的情形,這是那些疼痛難忍,等著做手術的病人表現出的動物的恐懼。

會員評鑑

4
1人評分
|
1則書評
|
立即評分
user-img
4
|
2013/02/15
內容概述:
『葛蕾斯被判謀殺了她的主人湯瑪斯和情婦南西。但有人認為他是無罪的,也有人認為她是邪惡的化身。在服無期徒刑監禁中,葛蕾斯聲稱她完全不記得這起謀殺事件。
  西蒙醫生在當時發展很快的心理疾病方面,是個非常積極的專家。雖然有很多人反對他的作法,但他仍耐心傾聽葛蕾斯的故事,慢慢的帶她回溯當天的記憶;最後,葛蕾斯會想起她封鎖的記憶嗎?葛蕾斯真的是萬惡不赦的惡徒嗎?還是她是那個時代的犧牲者?』
by本書文案

作者瑪格麗特.愛特伍(Margaret Atwood,1939年11月18日- )稱得上是加拿大國寶級文學家,也是2000年英國布克獎的得主(得獎作品是盲眼刺客),她更是加拿大呼聲最高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的不二候選人,作品從長篇小說到短篇小說,從童書到詩集相當多產,引進台灣的繁體中文翻譯作品有《使女的故事》、《與死者協商:布克獎得主瑪格麗特‧愛特伍德談寫作》、《末世男女》、《潘妮洛普》、《盲眼刺客》、《當半個神不容易:愛特隨想手札》、《女祭司》、《債與償》、《洪荒年代》與本書《雙面葛蕾斯》等。

她的作品所論述的範圍相當廣泛,有宗教神權的寓言(《使女的故事》),有魔幻情節「書中書」的後設式文體(《盲眼刺客》),有人類浩劫的末世幻想故事(《洪荒年代》),也有從人類學史學和宗教的多重觀點去探討人類對於金錢與債務的現實問題(《債與償》)....除了多產以外,瑪格麗特.愛特伍的創作角度可說是相當多元,不會侷限於特定的創作元素。

許\多作者雖然創作量很大,但是其創作角度卻受限於自身經驗,如伊阪幸太郎受限於青少年、殺手這類的身份,如驚悚天后泰絲.格里森的作品老是在法醫打轉。

本書《雙面葛蕾斯》是改編自發生於1843年加拿大的真人真事駭人聽聞的歷史懸案,故事由兩條主軸所組成,殺人疑犯葛蕾斯以及精神科醫生西蒙,單就故事而言其實相當簡單,犯下重犯的葛蕾斯的真面目和案件的追索探討,以及想要藉由研究葛蕾斯的犯罪心理與精神狀態的西蒙醫生。

其實故事的主線情節不是很精采,反而是旁枝故事如愛爾蘭移民到北美的心酸歷程(葛蕾斯是從來自於貧困的愛爾蘭移民),歐洲古老落魄家族後裔面對時代的掙扎(西蒙來自於歐洲貴族世家)比較精采;瑪格麗特.愛特伍的文筆相當細膩,無論是葛蕾斯的內心世界、新舊世界的敘景....但是,過於細膩的文筆或許\會對習慣快節奏的閱\讀大眾造成某種程度的負擔。

書中有相當大的篇幅是採用書信體,這類書信體小說在現代的作品中越來越罕見,書信體有利於情節鋪陳,可以強化故事前因後果的對話關係,但是閱\讀起來卻是有些難度,由其是本書的第一人稱經常替換,一下子葛蕾斯,一下子西蒙,讀者必須靜下心來才能清楚地分辯之。

本書雖然情節簡單、敘述繁雜,但我個人認為本書要探討的內涵有二,一是無知所造成的誤解,二是階級矛盾。一百多年前的世界,人類對於精神疾病毫無所悉,許\多在現在早已了然於胸的如分裂人格,在當年卻被視為惡魔、禁忌。而身為女僕的窮人之女葛蕾斯更因為其低賤的身份而蒙受到未審先判的階級歧視,另一方面故事中的西蒙醫生、典獄長夫人、辯護律師、媒體記者....等所謂的上流階層人士,作者也透過文筆去嘲諷當年那些布爾喬亞的偽善上流階層。

這個故事讓我想起原住民青年湯英伸的案件,二十多年前原住民青年湯英伸殺害雇用他的洗衣店老闆夫妻,殺人償命或許\是天經地義,但是若是肇因於精神疾病、社會階級或自我防衛呢?為何當年社會輿論會一面倒的支持處死湯英伸呢?是因為湯英伸是原住民嗎?還是因為當年的治安敗壞的氛圍非得找個大家認為該死的罪犯來殺一儆百呢?為何大家不去思考湯英伸犯案的動機?

雖然我不贊成廢死,但是法律上判處死刑前一定得斟酌再三,至於本書女主角葛蕾斯有沒有罪?該不該死?這就留待讀者自行去思索吧!

瑪格麗特.愛特伍在葛蕾斯真人真事中添加了許\多故事元素與橋段,讓硬梆梆的精神犯罪多了許\多文學性,但也由於這些文學性的內容,多少會讓讀者感到些許\瑣碎,簡單的說,這是一本故事簡單但讀起來有點累人的作品,若以大眾閱\讀口味以及閱\讀樂趣的角度來評論,本書應該不適合閱\讀量不多或者只想藉由閱\讀殺時間找樂子的讀者。
展開

最近瀏覽商品

 

相關活動

  • 一本書的誕生,要攻略多少出版環節?一探出版業秘辛與編輯工作的甘苦
 

購物說明

若您具有法人身份為常態性且大量購書者,或有特殊作業需求,建議您可洽詢「企業採購」。 

退換貨說明 

會員所購買的商品均享有到貨十天的猶豫期(含例假日)。退回之商品必須於猶豫期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請注意保持商品本體、配件、贈品、保證書、原廠包裝及所有附隨文件或資料的完整性,切勿缺漏任何配件或損毀原廠外盒)。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商品退換貨原則 

  • 共和國截止加碼
  • 天下雜誌
  • 時報全書系

讀了這本書後,您可以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