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開選單

網站服務選單

登入

頁面路徑列表

子選單列表

深讀10分鐘10-Minute Reading

番紅花:「瘋了」、「躁鬱」不是精神醫學研究的唯一樣貌──讀《救救正常人》與繪本《小狼不哭》

  • 字級


作家讀書筆記bn

 

我對精神疾病患者的認識,本是非常狹隘而謬誤的,讀小學時,透過大人言說和一般影視作品的群像,我學會以戲謔的口氣笑罵人「神經病」,我曾認為精神疾病患者的樣子是某種固定的套路,例如他們多半蓬首垢面、不識食滋味、兩眼渙散、大吼大叫、哭泣搥牆、頹然呆滯、生活失能、永無還魂之日……,直到我成為兩個孩子的母親,當孩子9歲時,B老師說這孩子影響了他的教學秩序與節奏,要求我帶孩子去醫院做注意力不集中的鑑定診斷,我這才心慌慌的踏上兒童心理衛生、精神醫學的粗淺認識之路。我猶豫著要不要依老師囑咐去做檢斷,我惶恐萬一醫生告訴我,對,你的孩子確實是過動症患者,必須服用藥物、接受治療時,我是否已準備好足夠的勇氣和智慧去面對……

我也因此才開始一步一步了解,人腦的精密與神祕,使精神疾病的面貌複雜多變、診斷標準不斷被檢視被調整,至今仍有許多許多的謎團等待科學界穿越重重迷霧,例如透過一種稱為擴散張量造影的磁共振新技術,首次顯現了人類大腦「白質」的運作,也讓長久以來公認只扮演被動角色的白質,被證實出除了大腦的灰質,白質與學習或精神疾病,也有密切的關係。而點進去台大醫院兒童青少年精神醫學網頁,其門診服務以智能不足的兒童為主,之後自閉症患者逐年增加,近20年則以注意力不足過動症患者增加最為迅,可見「瘋了」、「躁鬱」並不是精神醫學研究的唯一樣貌,但我們往往說得太多,卻知道得太少。

回到學校老師要求我帶孩子去做過動症檢測這件事,在惶惑中,我決定求教於另一位帶過我孩子兩年的前班導師A。

我直白詢問,依他過往對孩子的觀察與瞭解,是否懷疑過孩子學習狀況有過動症的可能。這位再過幾年就打算退休、說話總是無比輕柔、對任教孩子極具耐心、正在撫育他發展遲緩的6歲兒子的老師回答我,你的孩子沒有任何過動的可能哪,他只是比較不適合台灣的體制內教育,個性活潑、有創意、自主性高、不墨守成規、情感豐富,確實不是一個馴良聽話、願意乖乖把屁股黏在椅子上的小學生,但只要把道理說得清楚、讓他接受,他的學習能力毫不落後於人。

同一個孩子,卻得到兩個老師截然不同的觀察與評判。

B老師所懷疑的「異常」,卻是A老師眼裡不受束縛、天真自在的特質,既然意見一正一反,我決定暫時不帶孩子去醫院鑑定,不是我害怕知道結果,而是我想反抗B老師認識我孩子不到三個月就為他貼上的標籤。我一直是個努力在老師面前保持教養的家長,這次卻刻意展現媽媽的「不服從」,我必須擊抗那些僅僅因為對孩子的不夠寬容、失去同理心、欠缺耐性,遂剝奪掉孩子的獨特性,我反抗大人以善意為包裝,卻要孩子們成為團體裡一顆一模一樣的沙子。

多年以後,我的兩個孩子如今已上高中,有位媽媽朋友告訴我,因為青春期孩子的狂飆,使得她長期失眠焦慮,必需求助心理諮商,也有朋友告訴我,他的17歲孩子已服用「百憂解」等藥物近一年,但治療效果時好時壞,精神狀態的極度不佳,使這孩子決定休學一年。

這患有憂鬱症的17歲男孩,完全顛覆我對精神疾病患者的刻板印象,身為頂尖高中的資優班學生,他養兔子養蛇、玩衝浪、看電影、做數學題思路清晰、辯才無礙、精深研究台日豬排飯的異同,他的日子晶瑩閃亮如清晨露珠,他的身影頎長帥氣如森林裡的美獸,沒人理解為什麼他擁有看似完美的一切(而這世上本無完美),卻總是想著自殘與墜落。有些人聽說了他的事,自以為懂得安慰地發表這類謬誤的判斷:「其實你幸福到不知該怎麼辦了,你的人生多麼讓人欽羨,你何不停止憂傷,何不正向思考,讓自己激發出正向的力量,只要你真心想,整個宇宙都會起來幫你的……」我們碰觸不到那光亮清新的青春靈魂背後,所遞送的憂鬱、躁鬱、絕望訊息。

此刻,在我們的社會失去一位才華秀異的小說家以後,精神醫療議題的公共討論,突然在網路上火紅,人們在鍵盤上飛快打出一行一行對精神疾病的扭曲與謬解,除了惋惜早逝的生命、厲聲譴責加害者,有些人說他怎能如此不珍惜生命呢,有些人說他父母必然做錯了這個那個、必然是親子關係的疏離,有些人說他未免太傻,放棄優雅美麗的生活,他應該勇敢往前看,就能夠跨出陰霾。

救救正常人:失控的精神醫學

救救正常人:失控的精神醫學

人們以非理性的言語高聲討論精神疾病,然而,杜克大學醫學院退休教授艾倫.法蘭西斯(Allen Frances),曾任《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第四版(DSM 4)編修小組主持人,他在《救救正常人》書中說了,「當今的精神醫學研究結合分子生物學、基因學、腦部顯影、多變量統計學、安慰劑控制組臨床研究等驚人新技術」,精神疾病議題的數據與標準,追求專業與精確,或許我們所需要的,是在發表評論之前,試著去閱讀一些文本,從而拓寬拓深我們對精神疾病的瞭解,使我們不致污名化精神病患者的形象與傷愁。

促成Allen Frances寫出這本《救救正常人》的急迫性,是因為他看到DSM 5將放寬精神疾病的分類標準,此舉將造成數千萬個精神疾病患者的被浮濫判定,在正常與異常之間,在是與不是之間,在藥廠利益與醫師專業之間,所有的拔河與拉鋸,決定了我們將被分到哪一邊,決定我們吃哪一種藥也就決定了我們將承受哪一種風險,決定了我們被錯診或正確治療。

小狼不哭

小狼不哭

而仿擬維吉尼亞.吳爾芙之名的繪本《小狼不哭Virginia Wolf),說的不是吳爾芙(Woolf)飽受幻聽、精神病之苦,最後選擇將口袋裝滿石頭、步向河流自盡的故事,而是讓小小讀者有機會透過親子共讀圖畫與文字的媒介,去感受當身邊的親人罹患憂鬱時,我們可以綿長的耐心、豐沛的愛、溫暖的陪伴,陪他們走過這長長的路。當孩子不再脫口以「神經病」來訕笑生病或行為異於常人的患者,那或許才是整個社會能夠對話的伊始,人類不斷在犯錯,但因為理解與包容,得以修補過往鑄成的錯,所以,1980年出版的DSM第三版,才會將同性戀從精神疾病診斷移除,科學的進步,解除了同性戀長期以來被扭曲為精神異常的謬誤。


《小狼不哭》以作家吳爾芙與畫家姊姊凡妮莎的手足情誼為靈感,描繪姊姊如何幫助妹妹抒發情緒,揮別陰暗。


我是一個平凡、無知的母親,對孩子的愛無止盡,因為想要瞭解孩子的世界更多,因為不想在孩子相關的議題裡人云亦云、隨波逐流、被網路公審文章綁架,於是我踏上了閱讀之路,不只是《小狼不哭《救救正常人》,還有《精神病大流行:歷史、統計數字,用藥與患者》《自閉群像》或是《背離親緣的〈思覺失調篇〉,每一本精神醫學的科普著作,都為我們這非專業領域但又與其息息相關的凡人,透進來一點清晰的光。

精神病大流行:歷史、統計數字,用藥與患者

精神病大流行:歷史、統計數字,用藥與患者

自閉群像:我們如何從治療異數, 走到接納多元(上、下套書)

自閉群像:我們如何從治療異數, 走到接納多元(上、下套書)

背離親緣(兩冊套書):那些與眾不同的孩子,他們的父母,以及他們尋找身分認同的故事

背離親緣(兩冊套書):那些與眾不同的孩子,他們的父母,以及他們尋找身分認同的故事

帶著這一束理解的光,當我們急著在鍵盤、螢幕上發表些什麼時,才不會有意無意揮出指向他者的利刃。

畢竟,一如牛頓所言,「我可以計算星體的運動,但無法衡量人類的瘋狂。那連牛頓也無法計算的人類心智,我只能持續探索,保持謙卑,心有溫柔,不妄說。


 

作者簡介

台北市人,淡江大學大眾傳播系畢業。曾獲全國學生文學獎、時報文學獎,作品散見報紙、雜誌等專欄。目前和一隻老貓、先生、兩個女兒窩居於內湖小山坡,用心安心作一個專職主婦,視逛市場買菜為每日孤獨微妙的小旅程,也讀書、煮飯、種蘭、看蕨。著有《廚房小情歌》《看得遠的,就是好母親》《給孩子的人生先修班》《當婚姻遇上教養》等書。最新作品為《教室外的視野:小學六年的母親札記》

  延伸閱讀  

1. 如何讓受苦的人們獲得正確的治療和應享的服務與資源?──5本書更理解精神疾病
2. 《房思琪的初戀樂園》林奕含:寫出這個故事跟精神病,是我一生最在意的事

上下則文章

主題推薦RELATED STORIES

  • #世界難民日 難民是一種「狀態」,不是一種身分

    每年的難民數持續增加,加上近期他國戰火衝突不斷,更讓人感覺到「難民」離我們不遠。失去家國的狀態若難以想像,這幾篇文章能帶你入門,畢竟在全球脈動息息相關的今日,我們都無法排除成為難民的可能。

    2137 0

回文章列表

關閉

主題推薦

#世界難民日 難民是一種「狀態」,不是一種身分

每年的難民數持續增加,加上近期他國戰火衝突不斷,更讓人感覺到「難民」離我們不遠。失去家國的狀態若難以想像,這幾篇文章能帶你入門,畢竟在全球脈動息息相關的今日,我們都無法排除成為難民的可能。

2137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