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開選單

網站服務選單

登入

頁面路徑列表

子選單列表

馬世芳|歌物件

【週一│歌物件】馬世芳:隨身聽

  • 字級


 

2010年10月25日,Sony正式宣布停止生產卡式隨身聽(Walkman),正是iPod宣布誕生的九週年紀念日。距離Walkman降生人世,從輝煌到隕落,足足三十一年又三個月零二十四天──我不知道iPod的壽命,是否可以撐到2032年?
聽到這則消息的我代人,反應都差不多:「什麼?原來他們直到現在都還有在做Walkman?」

歌物件-隨身聽-世界第一部
世界第一部Walkman,Sony TPS-L2

遙想那年頭,我們的隨身包裡沒有MP3播放器,沒有手機,連BB Call都還沒人見過。打電話只能多帶幾個銅板,沿街找公用電話。照相機只有郊遊聯誼或者家人生日才會請出來用一用,沒有見過誰整天帶著相機到處跑,又不是記者。我們的包包裡,唯一裝了電池的東西,只能是隨身聽。

1980年代開始,大半個世界的青少年包包裡都塞著這樣一部小型放音設備,三號電池的消耗量隨著錄音帶的銷售量一齊成長。生平第一部隨身聽,就跟生平第一隻指針手錶、第一台(沒裝輔助輪的)腳踏車一樣,是成長的里程碑,象徵生活的「獨立疆域」又往外拓寬了一大步。從此,你可以在任何地方任何時刻掛上耳機,一頭鑽進音樂裡,把自己和世界隔離開來。

我們並不計較它是Sony、AIWA、Sanyo或Panasonic,一律叫它隨身聽。然而,英文所謂Walkman是註冊商標,只能是Sony的產品。Sony在1979年7月1日正式推出銀藍相間的TPS-L2立體聲個人音響系統,次年行銷全球,是世界上第一部隨身聽。講到Walkman這個字,其實是半通不通的「日式英文」。原本Sony打算在海外另外取個名字「Sound-About」,但最後還是決定全球統一,以利行銷。這個名稱一開始在英語系國家頗惹來若干嘲笑。Walkman這個字,據說在某些地區的意思是「男娼」。不過,夠好的產品絕對可以讓一個原本有點好笑的名字昇華成人類集體的記憶,脫去原初的詼諧與古怪(現在誰看到Yahoo!或Google這樣的名字還會覺得好笑呢?)。

歌物件-隨身聽-世界第一部Walkman
美國的早期Walkman廣告

繼Walkman大成功之後,Sony又陸續註冊了一系列以「man」綴尾的產品名稱:Watchman(隨身看,可攜式迷你電視)、Scoopman(隨身錄,迷你錄音機)、Discman(隨身CD機)……。有趣的是,根據Sony指出:Walkman的複數格,不是「Walkmans」更不是「Walkmen」,而是「Walkman Personal Stereos」。

1978年,Sony創辦人盛田昭夫(1921-1999)認為可攜式音響系統是值得投資的發明。盛田說:「這部機器可以滿足那些想要整天聽音樂的年輕人,他們會帶著它到處跑,而且根本不在乎錄音的功能。我們若能做出一套用耳機播放的立體聲系統,它一定會大賣。」

歌物件-隨身聽-盛田昭夫
盛田昭夫與他的Walkman,1982年

木原信敏(1926-)肩負起這樁重責大任。他是戰功彪炳的老將,曾參與開發日本最初上市的盤式錄音機、便攜式錄音機、立體聲音響系統,也在Beta錄影帶規格與數位相機的初期研發居功厥偉。他和錄音機部門的同事大曾根幸三(1933-)一起研究1977年上市的「Pressman」,一部單聲道迷你卡式錄音機。以Pressman為基礎,把單聲道擴音單體換成立體聲耳機擴音單體,他們很快完成了Walkman的原形機。為了滿足「隨身攜帶」的需求,Sony還開發出超輕量的耳機──當年的立體聲耳機大約都得三四百公克重,Sony的H-AIR耳機竟然只有50公克,音質卻相當不賴。

史上第一部Walkman要價200美金,它的名稱襲自前身Pressman。到1990年代中期為止,全球總共售出一億五千萬部Walkman,這還不算其他廠牌跟進的類似產品。Sony是隨身聽事業的先行者,然而競爭品牌很快跟進,這塊市場很快擠滿了強悍的對手。1980年代正是日本泡沫經濟的顛峰,各家廠商不惜血本,研發更輕、更小、更堅固、更耐用、功能更多的隨身聽。1985年左右,在台北中華商場,你已經可以用三四千塊錢買到一部相當堪用的隨身聽,可錄音,內建收音機與自動迴帶功能,還附贈耳塞式耳機。關於隨身聽的青春記憶,每個走過那年代的孩子都可以說出一大套──誰家抽屜深處沒有一部早就轉不動卻也捨不得丟的隨身聽呢?

Walkman這個字,即使在卡式錄音帶式微之後,仍然保留下來。所有Sony出品的隨身聆樂設備,從CD到MD到MP3到最新的音樂手機,一律印著Walkman的名號。

Walkman是木原信敏畢生得意之作,西方世界很多人記不得他名字的發音Kihara Nobutoshi,都直接叫他「Mr. Walkman」。當然,提出原始構想、提供研發資源的盛田昭夫,始終被奉為「隨身聽之父」。下次你坐捷運時掏出耳機戴上,用iPhone看YouTube演唱會實況的時候,不妨也對那位三十多年前提出如此酷炫點子的日本老先生心懷謝意。

1987年的Sony Walkman廣告


作者簡介

廣播人,作家,台灣大學中文系畢業。著有散文集《耳朵借我》《歌物件》《昨日書》《地下鄉愁藍調》等。曾獲中國時報開卷好書獎、聯合報讀書人年度最佳書獎,並獲多座廣播金鐘獎。

上下則文章

主題推薦RELATED STORIES

回文章列表

關閉

主題推薦

歌曲不只是歌曲,也是我們的青春與時代。一起聊聊馬世芳《重返地下鄉愁藍調》與音樂記憶

這是連續三年拿下廣播金鐘獎的馬世芳第一本書。 35歲那年,他用了巴布.迪倫的一首歌名為同代人留下青春的故事與音樂,慢慢累積知音。 有人看了這本書,開始了自己的音樂之旅,有人唱起了自己的歌。 十年過去,書裡描述的青春與歌都更遠了,但那浸透文字的情感於今卻更鮮明,那些歌也仍敲打著胸膛......

2222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