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開選單

網站服務選單

登入

頁面路徑列表

子選單列表

博客來選書

當美國大學成為玻璃心的溫床──3月選書《為什麼我們製造出玻璃心世代?》

  • 字級

為什麼我們製造出玻璃心世代?:本世紀最大規模心理危機,看美國高等教育的「安全文化」如何讓下一代變得脆弱、反智、反民主

為什麼我們製造出玻璃心世代?:本世紀最大規模心理危機,看美國高等教育的「安全文化」如何讓下一代變得脆弱、反智、反民主

年輕人真的玻璃心嗎?上一代就比較堅強嗎?關於這類世代對立的二分法問題,答案自然是否定的。不過,近幾十年來,情緒脆弱的議題確實比過往更受重視。此事原本立意良善,但本書重點在於探討情緒脆弱的概念在經過層層蠕變之後,與認知謬誤的連結,以及在類似的負面思考延伸之下所帶來的巨大反作用力。

自二十世紀的八○年代以來,美國開始被越演越烈的「安全文化」所籠罩,直到今日仍未見停歇。一般而言,美國給人的印象是重視獨立自主,強調思考與辯論。但強納森‧海德特與葛瑞格‧路加諾夫帶領我們走入2013年迄今的美國校園,抽絲剝繭地介紹了這幾年來美國最重大的校園與社會暴力事件,讓我們看到一個與台灣認知大相逕庭的美國新世代圖像。

舉例來說,校園裡開始有人主張學生在課堂上應有安全感,要求教授把文本中某些含有「具觸發性和冒犯性的資料」、「排外和壓迫的歷史和敘事」加上「警告」字眼,因為它們造成的情緒衝擊太大,讓人感覺不安全。

又例如,二○一七年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爆發暴力衝突,一千五百人包圍另類右派(說得粗糙一些,就是白人至上主義或新納粹)講者預計前往演講的大樓,理由是仇恨言論造成傷害。抗議者出手攻擊學生和有意參加演講的聽眾,甚至朝在場人士噴胡椒噴霧,也有人被打得血流滿面。

作者指出,很多美國學生漸漸認同某種觀點:對於仇恨言論使用暴力是合理的。若被問到自己是否會以暴力阻止別人發言,回答「是」的學生只有百分之一,可是若問他們是否願意支持別的學生使用暴力,同意的人則暴增到百分之二十到三十。不過,如何定義仇恨言論,它所造成的傷害又如何評估、標準由誰拿捏,便是問題的癥結所在──對某些人來說,這已構成以暴制暴的理由。

透過這類台灣媒體鮮少報導的事件,兩位作者提出引人深思的論點。他們認為,這些事件背後潛藏某種常見的負面思考習慣,主導它們的是「三大謬誤」,包括:

(1)「脆弱」的謬誤:殺不死你的,讓你更脆弱。
(2)「情緒推理」的謬誤:永遠信任自己的感覺。
(3)「我們」VS「他們」的謬誤:人生是好人與壞人的戰爭。

我們或許不熟悉美國社會事件,但對上述的三大謬誤絕對非常眼熟,因為這也時常出現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特別是最後一項,在近年來台灣政治與媒體操作之下,社群網路天天都在上演「我們」與「他們」之爭。在重大議題上面,我們習於選邊站,不是站在我們這方,就是與我們為敵。結合了社群網路獵巫方便的特性之後,每個人在發言前都必須三思而後行,在臉書或推特等社交媒體上尤其明顯。

平心而論,本書提及的美國校園暴力脈絡很複雜,往往與性別、種族問題以及對立的政治立場高度交織。然而三大謬誤所造成的影響之深,範圍之廣,仍能讓我們在其中看到許多與台灣重疊之處。當台灣也走在民粹主義的道路上時,更凸顯出本書的參考價值──讓我們以美國為借鑑,避免重蹈覆轍。


賴逸娟
麥田出版編輯

上下則文章

主題推薦RELATED STORIES

  • 顏擇雅帶你讀余英時作品

    「說起余英時,人文愛好者幾乎眾口一聲,說他很重要,文筆也好。有一點卻鮮少有人提及,就是他作品難易差距極大,許多作品也不是為一般大眾而寫。」余英時著作甚多,若是第一次讀其作品該從哪本開始,哪本又必讀不可錯過?

    897 0

回文章列表

關閉

主題推薦

顏擇雅帶你讀余英時作品

「說起余英時,人文愛好者幾乎眾口一聲,說他很重要,文筆也好。有一點卻鮮少有人提及,就是他作品難易差距極大,許多作品也不是為一般大眾而寫。」余英時著作甚多,若是第一次讀其作品該從哪本開始,哪本又必讀不可錯過?

897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