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開選單

網站服務選單

登入

頁面路徑列表

子選單列表

一起翻雜誌

【小雜誌的逆襲】湯姆:關於大小,真的不是問題

  • 字級


小雜誌的逆襲BANNER

蘑菇手帖 春季號/2012 第31期
蘑菇手帖 春季號/2012 第31期
這些年,國內外陸續出現幾本精彩的「小雜誌」。所謂的小,除了團隊規模小,發行數字小,選題內容也有別於一般雜誌的無所不包,走向更微小的個人命題。這波逐漸湧起的小雜誌風潮,將帶給讀者什麼樣的閱讀樂趣?且讓幾位雜誌人就自身觀察與經驗一同分享。



文:湯姆/《蘑菇手帖》主編

蘑菇手帖》從2003年底開始出版,到今年總共存活了八年又四個月,目前正準備第三十一期後製編輯與三十二期編輯企劃會議。掐指一算我們好像是台灣獨立出版刊物裡的長命將軍!可喜可賀!

老實說,蘑菇手帖不能算是雜誌(magazine),我們作這本刊物其實沒有什麼「眉角」,這幾年從懂得洋文的朋友那兒聽到一個新名詞”zine”,我想蘑菇手帖大概比較偏向這個形式。

蘑菇蘑菇蘑菇

當初怎麼會想要作這種幾乎不提供資訊,單純描畫我們生活周遭的小刊物呢?除了當時台灣幾本獨立刊物《misc》、《那个》帶給我們一些啓發之外,最主要是由於另一本日本生活小誌《Arne》的影響。這本由資深插畫家大橋步女士創辦的刊物,第一期在2002年十月出版,當期介紹了我們蘑菇團隊都很喜歡的設計大師──柳宗理先生。

差不多就是那段時間,日本另一本超級厲害的大雜誌《Casa Brutus》也推出了一本柳宗理特集

柳宗理是當代設計界的響亮人物,能採訪他當然是一件大事情,《Casa Brutus》 用了很大的氣力與經費,洋洋灑灑地從他的身家背景、作品資歷開始談起,鉅細靡遺地作了相當詳盡的介紹,也邀請許多設計師和世界各地的粉絲分享關於柳宗理的故事。當然也有一篇非常仔細的訪問稿,即便我們都看不懂日文,也不得不佩服這本雜誌死夠已。

那麼,大橋步女士的《Arne》呢?

首先,她以朋友的身份對柳宗理作貼身採訪,用畫素不高的數位相機,拍了一張老先生坐在自家沙發上的和藹笑容照片。接下來,出現一個跨頁是老先生拿著勺子,開心吃咖哩的連續畫面。完全就一個隔壁老頭的樣子,親切天真,白花花的鬍子長得還挺好看。

Arne
日本的《Arne》柳宗理特集帶給《蘑菇手帖》許多編輯上的靈感(圖/湯姆提供)

我們比較這兩種全然不同的採訪與編排方式,忽然發現了一些小趣味。身邊的平凡人事物,如果用一些放大的方式去看待它,往往可以得到很棒的觀察角度。不過這種方式是多數大單位不敢也不太能作到的嘗試。多半的雜誌,重點在於「多、新、完、美」,資訊要多要新,報導要詳盡完整,編排要有設計使命感,總而言之,要讀者看得清楚它的內容與企圖心。

那麼沒有足夠資源的單位如我們蘑菇,只能用另一種方式來說故事了;簡單一點,盡量讓內容散發一點說不出的氣味,讓人讀了有點想像空間,感到意猶未盡;多點留白來襯托餘韻。

最近看了一部很厲害的日本連續劇:十集成一套的「深夜食堂」,故事簡單有味,運鏡剪接樸實大氣,表演有時候很八股有時候很低調,不過讓人看得入迷……我想蘑菇手帖的風格,大概就是這個方向。

蘑菇手帖編輯會議
編輯會議實況,就是這群蘑菇人創作出了一本本令人意猶未盡的小雜誌(圖/湯姆提供)

若要給雜誌人留個備忘,我的分享是,一兩次作不好沒關係,不要一下子耗盡心力,要保住作下一集的那口氣,咱不比內容,我們比的是長命。

上下則文章

回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