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開選單

網站服務選單

登入

頁面路徑列表

子選單列表

博客來選書

記錄、剖析矽谷60年,並如何應用使科技為人所用──十月選書《設計聖殿》

  • 字級

設計聖殿:從HP、Apple、Amazon、Google到Facebook,翻轉創意思維和科技未來的矽谷設計史

設計聖殿:從HP、Apple、Amazon、Google到Facebook,翻轉創意思維和科技未來的矽谷設計史

「工業」設計與產品設計思維與方法,源自二次大戰前,德國巴浩斯(Bauhous)設計學院,當時由於自工業革命以來,所有以工程與工業方式生產製造的產品,不是過份受限於工程技術,並未考慮到人性的需求,就是過份工匠與工藝化,未考慮到加工成本與清潔便㨗的需求。二次大戰結束後,全球經濟復甦,「工業」產品設計的合理化,「形隨機能而生」,遂成為工業先進國家所重視。其中尤以該專業源起於德國以及德國工業文化對精緻品質的要求。另英國戰後認為,他們本是世界工業革命的創始國,然於戰後其工業產品的設計與開發,可能由於過去過份保守,甚至自認為比德、法、意,都不如遂大力推動設計,成為歐州在設計領域較領先的兩個國家。

美國的工業,尤其是機電與汽車業,向以東部為主,故「工業」設計的重心,一直以東部紐約為中心,且多以協助產品商業行銷的造型款式設計(Styling) 為導向。


正如本書第三章所提,在美國工業設計師協會的十個分會中,舊金山地區分會,向來是最不起眼、不被重視的一個分會。甚至他們的「工程」與「科技」人員,為了設計「功能」能被合理應用而艱辛奮鬥,還曾被譏為「胡搞的一群」!

在本書中,可感受到矽谷在成為「矽谷」——“世界 0與1 數位科技產業搖籃”以前,設計專業人員、如何在不棄不離下 ,力爭上游的奮鬥。以及在「工業」科技快速遽變下,如何因變應變,調整身軀,並將設計創新思考,化為跨域合作創新模式的互聯、共創!

「設計」一詞,在中英文來說,均具有兩個不同的含意(意涵):如我們針對蘋果公司,在接受德國青鮭公司,建立統一的產品形象識別後,對設計成髙雅簡潔的蘋果桌上電腦,稱讚説喜歡他設計簡潔的「美」,那是指產品的造型。但假如我滑動蘋果手機,在複雜多元的功能中,很容易找到我要的內容,那就與視覺藝術的美毫無關係,而是指設計者很貼心,為我解決了易於找尋的問題。

無論如何,以產品與服務的設計為例,我們追求的是包括產品在功能上的「真」——「實用」、「善」——「好用、容易用」與「美」——「賞心悅目十喜歡用」。

數位科技把人類帶到 4.0,互聯、共創、互享、分享的服務經濟時代。產品與服務的創新,更是以改善及滿足人類生活為目標,為改善人類福祉,共創價值與分享價值!

本書可説是記錄並剖析矽谷六十年來,人類在數位科技快速發展的奇蹟下(矽谷 Moor’s 定律所提,數位科技發展速度為每一年半人工智能的速度與能量將増加一倍,而其體積則減少一半),如何應用設計思維,使科技為人所用。

更借本書,有系統的回顧,在過去六十多年中,矽谷設計專業,在設計教育與專業養成,從挫敗中成長!砥礪中進步!協同中發展!更從作者的訪談中,預見未來的展望!

台灣從民國66年成立髙雄加工出口區,民國80年成立新竹科技園區,民國62年成立中華民國工業設計與包裝中心,民國68年於對外貿協成立設計推廣處,民國103年成立台灣創意設計中心,目前該中心正在為國家籌建國家設計院。但回顧過往六十多年來,產業在設計領城的發展,產、政、學方面好像仍偏向經濟美學與科技美學。

正如我個人前面所提,矽谷的數位科技,與設計的相輔相成,相益得彰為例,欲達到追求「真善美」的全面設計思維,美學當然是不可或缺,但如何應用創新設計思維,使科技為人所用,更希望我們產業的產品與服務系統的設計與創新,在國際上更具原創的競爭價值,《設計聖殿:從HP、Apple、Amazon、Google到Facebook,翻轉創意思維和科技未來的矽谷設計史》,應值得我們產、政、學、研各界參考與深思!


梁又照
華冑設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與中華民國工業設計協會首席顧問
國立臺北科技大學跨學院創新設計思維課程教授

上下則文章

回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