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開選單

網站服務選單

登入

頁面路徑列表

子選單列表

年度百大

【2017年度選書】《心靈的傷,身體會記住》│科學與人性裡的痛,存在著人的不可思議與希望

  • 字級

今年是談「痛」的一年。不論是周慕姿或唐娜‧費瑟談論的情緒勒索,還是布提可南的《想太多也沒關係》,都希望我們能正視情緒與感受,認清這些情緒波動下真正的傷與痛。要釐清創傷的原因從不容易,因為人類的自我意識與情緒,是現代科學的初生領域,更是幾千年來的哲學問題。

心靈的傷,身體會記住

心靈的傷,身體會記住

所以《心靈的傷,身體會記住》是特別的。心理創傷在這本書裡,被放入科學與人性的觀點。對此領域陌生的讀者,這是一本集結30年來認知心理與大腦神經科學的傑出入門書籍。雖以「創傷」為題,卻能清楚地說明人類大腦的結構與運作系統,以及當傷痛發生時,大腦某些區域的變化應對,讓人驚嘆創傷與身體的連鎖反應。在這裡的科學與理性,不是傅柯談論的那種徹底否定瘋狂的理性,而是直視現象,足以令人產生同理的力量。所以,我們對於正受苦於創傷的人,那些無法成眠、藥物上癮、習慣性割傷者,反而得以用公平的角度看待他們。對於傷痛者,這本書的醫學解說,創造安全的距離,受創者得有意識地分析「我正發生了什麼事」,感受創傷的同時,也與它保持適當的距離,而非淪陷於不受控的情緒中。

本書談論創傷治療,是思考何謂「人」的價值。怎麼治療一個人,必須先瞭解這個人如何受傷,也因此我們必須先了解這個人。翻開精神疾病診斷準則手冊,裡面有很多華麗的病症標籤,「行為規範障礙」、「雙相情緒障礙症」等,難懂卻幫助我們迅速地描述一個人的狀態,更方便我們歸類。不過,這些標籤成了另一種疾病的隱喻,堅信這些病徵就是創傷的本質。

但作者認為創傷是更深一層的,它是藏露在病徵之內。透過談話,如傳統的心理治療,我們從中試圖理解一個人的生命歷程,他/她的童年經歷了什麼?什麼事讓他/她感到悲傷?什麼是又是讓他/她感到快樂?從各種蛛絲馬跡中,拼湊一個人的樣貌,找尋創傷的來源。試著用理性的認知,重建受創者對於傷害的理解。

然而,有時受創者比任何人都清楚悲痛所在,卻無法阻止非理性的情緒糾纏。因為在大腦的記憶深處,仍堅信傷害尚未完結,受創者反覆飽受這些記憶的襲擊。劇場治療是另一種方法,從身體開始影響我們的大腦,由下而上,幫助受創者感受情緒,重新控制他們的身體,把自己的感受傳達給觀眾。當觀眾對表演者產生共鳴時,群體產生情感連結,抒發自己原先難以用文字語言表達的痛苦。

沒有任何治療方法確保療效,因為人從來就不是由單純的人生建構而成。受創者們背負著各自的故事,那些傷痛不是一個病症片段,而是一個人的生命歷程,包含著痛苦與快樂等各種回憶。我們只能努力,從這些多元的復原方法中,試圖幫助破碎的人們重新理解自我,讓他們堅強到足以轉化這些傷口,變成身為人可以承受的命運印記為止。

唯有如此的體認,我們得以發現「人」的不可思議與希望。我們的大腦,這個「自我意識」所在的地方,它承受著生命中所發生的一切,有時它感受人生的狂喜,有時被龐大的悲傷壓垮。然而我們可以透過身體或群體的重新連結,各種可能的方法,逐步修復傷口,找到更能承受過去的自己。我們永遠都能透過生命的歷程,改寫由經驗累積而成的「自我」。人沒有永恆不變的,所以我們不會持續被悲痛所打敗,這是作者所給予的希望。



【獨家免費下載!年度選書指南(2016-2017)】

書店員們口沫橫飛攻防戰,只為選出這一本!

博客來年度選書指南:2016──2017 (電子書)

博客來年度選書指南:2016──2017 (電子書)


每年年末,所有博客來書店員們便要開始準備提槍上陣。在看不見盡頭的書海中撒網尋覓,接著再埋頭反覆苦讀,最終在一場場激辯中,選出一年當中最值得推薦的各類型讀物。

《年度選書指南(2016-2017)》這本電子書商品,集合了這兩年獲選博客來年度選書之中文、簡體與外文書名單,並收錄各書的內容摘要與博客來書店員們親自撰寫的推薦手札,誠摯地告訴讀者我們為何而選,以及這些書又如何值得一讀。



上下則文章

回文章列表